一週後,陳逸收到了編輯的回信。出乎他意料的是,對方並沒有責怪他延遲交稿,反而表示理解並欣賞他對品質的堅持。「好的文章需要時間醞釀,」編輯寫道,「比起匆忙趕出的內容,我們更願意等待真正有深度的作品。」
這個回應讓陳逸感到一種釋然,彷彿打破了某種無形的枷鎖。他意識到,很多時候,那些所謂的「緊迫感」其實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牢籠。這天傍晚,陳逸散步到村子外的小溪邊,發現鄭教授正坐在岸邊垂釣。老學者看起來悠閒自在,完全沒有都市人那種緊繃感。「釣到什麼了嗎?」陳逸問道,在教授旁邊的石頭上坐下。
鄭教授搖頭微笑,「釣魚不一定是為了魚。」
這個回答讓陳逸若有所思。他靜靜地坐在老人身旁,觀察著溪水的流動、聆聽鳥鳴蟲叫,感受著時間在此刻的確是放慢了。
「你知道中國古人怎麼看待時間嗎?」鄭教授忽然開口。
陳逸搖頭。
「古人用『光陰』來形容時間——光,是太陽;陰,是月亮。日升日落,月圓月缺,時間在他們眼中是與自然現象緊密連結的,」鄭教授溫和地解釋,「不像現代人用數字來衡量時間,將它切割成精確的秒、分、小時,彷彿這樣就能控制它一般。」
「所以古人更懂得珍惜時間?」陳逸問道。
「不,」鄭教授的回答出乎陳逸的意料,「我認為古今人都同樣珍惜時間,只是方式不同。現代人試圖通過『擠壓』時間來獲得更多,古人則試圖與時間『共舞』,體會其中的韻律。」
太陽漸漸西沉,溪水映照著晚霞,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金色。鄭教授收起了釣竿,看著陳逸說:「你還記得農曆與陽曆的區別嗎?」
陳逸點頭,「農曆是依照月亮周期,陽曆則是依照地球繞太陽公轉。」
「正是如此,」鄭教授說,「農曆反映了一種更加循環、更加貼近自然的時間觀。每到中秋,月亮總是圓的;每到冬至,日照總是最短的。這種循環給人一種安全感——無論發生什麼變化,某些事物始終保持著穩定的節奏。」
陳逸想起了自己過去那種永遠在追趕deadline的生活方式,如同在一條無限延長的直線上疲於奔命,從未真正停下來欣賞沿途的風景。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回與時間和解的方式呢?」陳逸問道。
鄭教授起身,拍了拍褲子上的塵土,「也許,答案就在你的寫作中。」
回到四季堂的路上,陳逸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想法。他想寫一篇探討現代人與時間關係的文章,不是用抽象的理論,而是通過具體的人物和故事來呈現不同的時間觀念。
晚餐後,陳逸婉拒了與其他住客一起看電視的邀請,回到房間開始寫作。他決定以四季堂的幾位人物為原型,描繪他們各自與時間的關係:李大叔如何在木工中體驗「物我兩忘」的時間流動;張阿姨如何在陶藝創作中接受「等待」的必要性;小林如何在音樂中理解「節奏」與「停頓」的平衡;鄭教授如何在歷史研究中看待「過去」與「現在」的對話。
寫到深夜,陳逸完成了初稿。這篇文章不再像他過去的作品那樣充滿技巧性的修辭和刻意的結構,而是帶著一種樸實的真誠,彷彿是在與讀者進行一場關於時間的坦誠對話。
隔天清晨,他被窗外的鳥鳴聲喚醒。陽光透過窗簾灑落在床邊,形成溫暖的光斑。他沒有立即起身查看手機或電腦,而是靜靜地躺著,感受著這一刻的寧靜。
早餐時,陳奶奶看著他的神情,似乎察覺到了什麼。「看來你找到了什麼,」她溫和地說。
陳逸點頭,「我想我開始理解時間的本質了—它不是我們的敵人,也不僅僅是一種資源,而是生命體驗的一部分。」
陳奶奶微笑,「在泡茶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洗茶、溫杯、注水、候泡—每一步都需要恰到好處的時間。太快則味道不出,太慢則香氣散失。生活也是如此。」
接下來的日子裡,陳逸開始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他不再將每一分鐘都排滿工作,而是給自己留出一些「空白」的時間—用來散步、冥想、或者單純地欣賞四季堂庭院裡的景色變化。奇妙的是,這些看似「浪費」的時間反而為他帶來了更多靈感和創作動力。
一個月後,他完成了關於時間的系列文章,並將它們發送給編輯。這次,他沒有急著等待回覆,而是放下了心中的焦慮,相信好的作品終會被欣賞。
在四季堂的一個寧靜午後,陳逸坐在庭院裡的老橡樹下,翻閱著自己從來到這裡以來所寫的所有文章。他發現,不知不覺中,他已經完成了一本書的雛形—一本關於在現代生活中尋找平衡與和解的書。
「時間是最公平的資源,」他在書的序言中寫道,「每個人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真正的區別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些時間,如何使用這些時間,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時光中尋找永恆的意義。」
當他合上筆記本,夕陽正好灑在庭院裡的每一寸土地上,為一切覆上一層金色的光芒。四季堂的鐘聲悠揚地響起,標誌著一天的結束和另一天的開始。
在這個時刻,陳逸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與時間和解的平靜。他不再試圖追趕時間,也不再害怕被時間拋下。相反,他學會了與時間共舞,在這場永恆的舞蹈中找到自己的節奏。
「時間不僅僅是流逝的河流,」他想著,「它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壤,滋養著我們的成長與蛻變。」
隨著夜幕降臨,星光漸漸在天空中閃爍。陳逸深吸一口氣,感受著時間在此刻的存在—既是當下,也是永恆。他知道,這種與時間和解的智慧將伴隨他走過以後的每一天,無論是在四季堂的寧靜時光中,還是回到都市生活的忙碌節奏裡。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