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摩亞的戰爭女神──納法努阿

薩摩亞的戰爭女神──納法努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遙遠的南太平洋,有一個稱為薩摩亞的群島,這個群島由烏波盧島、薩瓦伊島與圖圖伊拉島這三個大島及其附屬島嶼組成。14世紀中葉,由於在薩摩亞文化中,擁有大量土地的家族將更有聲望,其家庭成員,特別是男性成員,將因此獲得更多的所有權與更大的土地份額,因而使得薩摩亞群島陷於動盪之中,各個氏族都為了爭奪領地,而陷於戰火之中,其中尤以薩瓦伊島更為劇烈。當時居住於薩瓦伊島西側法萊盧波(Falealupo)的薩托努邁佩阿氏族(Sā Tonumaipe’ā clan)便與位於薩瓦伊島東側的大酋長利洛邁亞瓦(Lilomaiava)敵對,而時有衝突。

raw-image

納法努阿(Nafanua)為薩托努邁佩阿氏族的女酋長,同時也是一位強悍無畏的戰士,他因此被薩摩亞人尊稱為「戰爭女神」。根據薩摩亞神話,納法努阿身世不凡,其父親薩瓦西利奧(Saveasi’uleo)是一位半人半神的英雄。薩瓦西利奧統治的普洛圖(Pulotu),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同時也是薩摩亞戰士死後的歸宿,這樣的場所與維京傳說中瓦爾哈拉(Valhalla)十分類似。納法努阿的母親蒂拉費加(Tilafaiga)與添瑪(Taema)是連體雙胞胎,他們將馬魯紋身(malu tattoo)從斐濟帶來薩摩亞。

在薩瓦伊島頻繁的戰鬥中,深受納法努阿敬愛的叔叔塔伊伊(Ta’i’i)在一場戰爭中遭到利洛邁亞瓦俘虜。塔伊伊作為法萊盧波的酋長,一直為保持村莊的自由而奮鬥,但他還是遭到利洛邁亞瓦擊敗、俘虜。利洛邁亞瓦為了羞辱塔伊伊,因此強迫他頭下腳上地倒爬椰子樹,這種羞辱讓他痛苦不堪的呻吟,哀號聲傳遍整個薩摩亞,就連身在冥界的薩瓦西利奧也聽到弟弟的哀號聲。薩瓦西利奧因而大怒,立即命令他的納法努阿準備開戰,並為此叫他去砍伐堅硬的托阿樹,將之晾乾,以製造出四種神兵利器,為其叔叔復仇,捍衛家族的榮耀。。幾天後納法努阿回到砍倒托阿樹的地方,發現這棵樹的汁液吸引了許多貝殼前來,並因此留下薩摩亞俗諺:「英雄雖死,但其勇氣與精神仍然長在人間(E gase toa ae ola pule)。」

raw-image

納法努阿在父親的指示下,用托阿樹的木材親手製作成四種神器,分別是帶有尖齒的寬鉤木斧「塔費西拉法伊(Ta Fesilafa’i)」、木棍「法奧利托(Fa’auli’ulito)」、木槳「烏利馬紹(Ulimasao)」與木矛「法阿馬特加塔瓦(Fa’amategataua)」。這四樣兵器個個都蘊藏著神秘的強大力量。於是,納法努阿便以「塔費西拉法伊」為其主要武器,用來正面迎擊敵人;他將「法奧利托」交給他的養父母馬圖納(Matuna)與馬圖娜(Matuna),讓他們從側翼牽制敵人,與他一同擊退敵人;烏利馬紹則是一把象徵和平的兵器;「法阿馬特加塔瓦」則是一把威力強大的木矛,具有摧毀一切的能力,因此被稱為「死亡神器」,這是納法努阿留作最後手段的兵器。

raw-image

在分配好武器與作戰方針後,納法努阿便如同狂風般地衝殺進敵陣。敵人雖然為數眾多,但都在納法努阿無懈可擊的攻勢下接連倒地。在混戰中,馬圖納與馬圖娜依照計畫,從兩側殺入,讓利洛邁亞瓦軍隊陣勢大亂,戰場很快便陷入一片混亂,難分敵我。納法努阿在與敵人殺眼紅之際,因為戰場視線不清,沒能認出養父母馬圖納夫婦,竟意外將他們擊殺,這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不過即使如此,納法努阿仍然奮勇作戰。

raw-image

在戰前薩瓦西利奧曾告誡納法努阿,千萬不可以侵犯聖地富阿拉加(Fu’alaga),因此當其軍隊他殺至富阿拉加村前,他下令部隊停止殺戮。在交戰期間,納法努阿將敵軍逼回自己的領土。就在雙方戰得難分勝負之際,忽然有一陣強風突然襲來,掀起了納法努阿的戰衣,露出他的乳房。這時敵人才驚覺,這位如勇猛無雙的戰士竟然是名女子。敵軍戰士深感驚愕與羞愧,他們深知無法戰勝這樣的女子,因此他們決定放下武器,向納法努阿投降,這場血戰也就因此畫下句點。

經此一戰,納法努阿的威名不僅為薩瓦伊島所熟知,也傳遍整個薩摩亞群島。因此納法努阿被授予「陶阿(Toa,戰士)」或「陶阿塔馬伊塔伊(Toa Tama’ita’i,女戰士)」的稱號,並獲得圖伊‧阿圖阿(Tui Atua)、圖伊‧阿納(Tui A’ana)、加托艾特萊(Gato’aitele)與塔馬索阿里(Tamasoali’i)這四大酋長頭銜。自此,納法努阿憑藉驚人的武力與智慧,為薩摩亞群島重建秩序,他所建立的「法阿馬泰(fa’amatai)」酋長統治制度,確立今日薩摩亞的治理體系。在納法努阿死後,薩摩亞人將之奉之為戰爭女神,至今仍受到薩摩亞人的推崇。

avatar-img
柯達的歷史頻道:Gasta Marcus Hobbitia
4會員
86內容數
這一個以講述歷史為主的網站 本站關注的歷史議題大多十分冷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布列塔尼的埃蓮諾(Eleanor of Brittany),是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魯瓦二世(Geoffrey II)與布列塔尼女公爵康士坦斯(Constance)的長女。布列塔尼的埃蓮諾的父親若弗魯瓦二世為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四子,因而他從小就被捲入金雀花家族的紛擾之中。 1186年,布列塔尼公爵
奧諾拉塔·羅迪尼,一位15世紀的女性藝術家與戰士,她的故事融合了歷史與傳奇色彩。本文探討她的生平,從克雷莫納的濕壁畫師到米蘭的傭兵,以及她充滿戲劇性的人生歷程與最終的英勇犧牲。文章也探討了關於她真實性存在與否的爭議,並點出關於她身分與作品的未解之謎。
本文探討呂雉及呂氏一族在西漢初年的興衰。呂氏一族憑藉呂公的社會地位和在劉邦創業過程中的貢獻,獲得顯赫的地位。呂雉輔佐劉邦,並在政治鬥爭中展現果斷,消除了不少政治障礙。然而,呂氏一族在漢朝的權勢也引發了功臣集團和劉氏宗族的不安,最終導致呂氏覆滅,其歷史貢獻亦被湮沒。
1189年7月6日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去世,現存最年長的兒子理察一世(Richard I)因此成為無可爭議的繼位者。當理察一世繼位之後,他首先便是命令威廉‧馬歇爾(William Marshal)前往英格蘭,釋放阿奎丹的埃蓮諾(Aliénor d’Aquitaine)。不過還不待威
當阿奎丹的埃蓮諾(Aliénor d’Aquitaine)生完最後一個孩子約翰(John)之後,他便不再為生育子女的事務所擾。此後,個性向來強硬的阿奎丹的埃蓮諾重新回到政壇,這就難以避免的與乾綱獨斷的亨利二世(Henry II)產生矛盾。1167年初,阿奎丹的埃蓮諾為了操辦他和亨利二世的長女瑪蒂爾達
隨著次女艾莉斯(Aélis)的誕生,再度讓阿奎丹的埃蓮諾(Aliénor d’Aquitaine)與路易七世(Louis VII)這對夫妻間的關係發生變化。由於阿奎丹的埃蓮諾只能生出女兒,使得路易七世與埃蓮諾兩人的關係益發緊張。遲遲生不出男嗣,對於子嗣單薄的卡佩家族而言,是十分危險的,偏偏埃蓮諾卻一
布列塔尼的埃蓮諾(Eleanor of Brittany),是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魯瓦二世(Geoffrey II)與布列塔尼女公爵康士坦斯(Constance)的長女。布列塔尼的埃蓮諾的父親若弗魯瓦二世為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四子,因而他從小就被捲入金雀花家族的紛擾之中。 1186年,布列塔尼公爵
奧諾拉塔·羅迪尼,一位15世紀的女性藝術家與戰士,她的故事融合了歷史與傳奇色彩。本文探討她的生平,從克雷莫納的濕壁畫師到米蘭的傭兵,以及她充滿戲劇性的人生歷程與最終的英勇犧牲。文章也探討了關於她真實性存在與否的爭議,並點出關於她身分與作品的未解之謎。
本文探討呂雉及呂氏一族在西漢初年的興衰。呂氏一族憑藉呂公的社會地位和在劉邦創業過程中的貢獻,獲得顯赫的地位。呂雉輔佐劉邦,並在政治鬥爭中展現果斷,消除了不少政治障礙。然而,呂氏一族在漢朝的權勢也引發了功臣集團和劉氏宗族的不安,最終導致呂氏覆滅,其歷史貢獻亦被湮沒。
1189年7月6日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Henry II)去世,現存最年長的兒子理察一世(Richard I)因此成為無可爭議的繼位者。當理察一世繼位之後,他首先便是命令威廉‧馬歇爾(William Marshal)前往英格蘭,釋放阿奎丹的埃蓮諾(Aliénor d’Aquitaine)。不過還不待威
當阿奎丹的埃蓮諾(Aliénor d’Aquitaine)生完最後一個孩子約翰(John)之後,他便不再為生育子女的事務所擾。此後,個性向來強硬的阿奎丹的埃蓮諾重新回到政壇,這就難以避免的與乾綱獨斷的亨利二世(Henry II)產生矛盾。1167年初,阿奎丹的埃蓮諾為了操辦他和亨利二世的長女瑪蒂爾達
隨著次女艾莉斯(Aélis)的誕生,再度讓阿奎丹的埃蓮諾(Aliénor d’Aquitaine)與路易七世(Louis VII)這對夫妻間的關係發生變化。由於阿奎丹的埃蓮諾只能生出女兒,使得路易七世與埃蓮諾兩人的關係益發緊張。遲遲生不出男嗣,對於子嗣單薄的卡佩家族而言,是十分危險的,偏偏埃蓮諾卻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