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筆記|聚焦】

【覺察筆記|聚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過不斷追趕新資訊、著迷於學習各式各樣的課程、或把自己的生活填的滿滿滿的經驗?


這其實也是我很大的課題。


每當課程平台推出看起來很厲害的技能課程、朋友推薦了一個很不錯的podcast、抑或是我所感興趣的身心領域的其他工具⋯⋯,我常常會無法控制地囤積、收集,但卻不見得能消化完畢。


然後愈學愈緊張、收集的愈多便覺得自己愈不足,也不見得可以在生活中派上用場。反倒成為焦慮的來源。


/


所以,如果說我要給2022年的自己一個詞去努力—我會說是「聚焦」。


在學習之前,有意識地先去反問自己:「我為什麼需要這個課程?它有多迫切?它與我現在的工作或技能有何關聯?還是單純是興趣?」


當然在自己時間經濟資源沒問題的情況下,單純享受學習的樂趣是絕對沒錯的,我也曾經對於「目的結果論」不甚認同,認為做一件事不必那麼功利,開心就好。


但這樣的模式帶來的慘痛經驗就是:單純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感(或追求這種飄渺的滿足感),對於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非但不一定有幫助,反而容易讓大腦過度消耗、不斷輸入卻沒有足夠時間輸出及反饋的空循環。


/


很有趣的是,年初我做了蓋洛普測驗,在34項能力特質中,「學習」和「輸入」名列我的前五大優勢能力。但特質往往都是一體兩面的,倘若過度極端,就有可能讓自己失去平衡。


所以測驗報告裡面給我的盲點提醒,有幾個令我印象深刻,例如:


.因為熱愛學習的過程,以至於不是很在意成果;要小心不要讓知識獲得的過程成為成果及生產力的阻礙。


.無限制輸入會造成混亂,需要不定期盤點加清理,才不會導致環境及腦袋過載。


/


真的是極度中肯⋯⋯但其實聚焦的這個過程跟斷捨離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要能聚焦,就得分出輕重緩急,沒有通吃通抓這回事。


也要重整自己的學習模式(這又是另一個學問呀,也看到一篇不錯的分享,留在下方),如何建構自己的學習系統,而非碎片碎片的單點學習蒐集,進而有條理地轉化成自己的語言。


***


【延伸閱讀】

張國洋:《想要克服資訊焦慮? 你其實可以這麼做。》


(舊文整理轉載,記錄於2022年3月1日)

avatar-img
煦煦如聲|聲音療癒.身心探索
4會員
57內容數
記錄分享頌缽、身心探索筆記,包含個人體驗、上課進修、閱讀心得,還有生活中的札記體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我們覺得一件東西很重要,就要自己去爭取,而不是在背後抱怨。哪怕時間緊張,我們也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認真對待自己的東西,別人才會認真對待。在背後抱怨,等於把責任推給別人。」— 《了不起的我》
前陣子在印度瑜珈士薩古魯的影片中對一句話印象深刻:「你的念頭不是你」。 之所以謹記在心,是因為我發現這句話讓我能感受到心裡的平靜。
現今社群媒體中,我們常能輕易地得知他人的生活狀態。雖然有很多資訊是表面甚至是片面的,但有時候難免還是會讓人產生因比較而生的羨慕情緒。 羨慕的情緒再強烈一些,就會變成嫉妒,不希望他人那麼好、甚至失去控制時就會演變成傷害他人的可能性。
Dear M, 二月底回台東又去了都蘭一趟,看到這張明信片就直覺想送給妳。可能是覺得這段話頗有哲學意味?「人被自己所賦予意義的事物所豢養」,這種豢養,是安全感抑或是囚禁,似乎也是一線之隔呢?最近聽到一句很觸動我心的話:「心若不安定,到哪都是流浪。」
想到這個問題,是源自於對工作的反思。 一直以來,我始終認為擁有熱愛的工作,生活便能擁有源源不絕的動力,以及讓人感到有趣。 但這其中,其實有很多的盲點與誤區。 像是:沒有任何一個工作是100%有趣,或全部都是你喜歡的;且再怎麼熱愛,一定多多少少也參雜了沒那麼有趣的成分。
「如果我們覺得一件東西很重要,就要自己去爭取,而不是在背後抱怨。哪怕時間緊張,我們也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認真對待自己的東西,別人才會認真對待。在背後抱怨,等於把責任推給別人。」— 《了不起的我》
前陣子在印度瑜珈士薩古魯的影片中對一句話印象深刻:「你的念頭不是你」。 之所以謹記在心,是因為我發現這句話讓我能感受到心裡的平靜。
現今社群媒體中,我們常能輕易地得知他人的生活狀態。雖然有很多資訊是表面甚至是片面的,但有時候難免還是會讓人產生因比較而生的羨慕情緒。 羨慕的情緒再強烈一些,就會變成嫉妒,不希望他人那麼好、甚至失去控制時就會演變成傷害他人的可能性。
Dear M, 二月底回台東又去了都蘭一趟,看到這張明信片就直覺想送給妳。可能是覺得這段話頗有哲學意味?「人被自己所賦予意義的事物所豢養」,這種豢養,是安全感抑或是囚禁,似乎也是一線之隔呢?最近聽到一句很觸動我心的話:「心若不安定,到哪都是流浪。」
想到這個問題,是源自於對工作的反思。 一直以來,我始終認為擁有熱愛的工作,生活便能擁有源源不絕的動力,以及讓人感到有趣。 但這其中,其實有很多的盲點與誤區。 像是:沒有任何一個工作是100%有趣,或全部都是你喜歡的;且再怎麼熱愛,一定多多少少也參雜了沒那麼有趣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