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銷夢想的代價-當成功神話變成悲劇: 讀Arthur Miller劇本《推銷員之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長久以來,「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代表著社會正向文化的重要信條,同時也代表著最偉大的美國夢標誌。這句話在許多人心中成為了一個絕對不容懷疑的信仰,支撐著他們走過一生的時間。

然而,當我們走進Arthur Miller的劇場,頓時間,這句話卻像一張過期的支票,怎麼都無法兌現,甚至為了試圖兌現,人們往往要付出更多更沉重的代價。

1949年美國劇作家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創作出了這部經典戲劇《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這部劇作後來贏得了普立茲戲劇獎(Pulitzer Prize for Drama)東尼最佳戲劇獎(Tony Award for Best Play),有些評論家更將之評為20 世紀最偉大的戲劇之一。

Miller創作《推銷員之死》之時,美國正值二戰後的繁榮時期。「美國夢」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人都懷抱著只要努力工作都能獲得成功與財富的遠大夢想。然而這就像是一個越吹越大的泡泡……

Miller出生在一個算是富裕的家庭。在他的童年記憶裡,父親曾擁有一間400名員工的女裝公司,當時的他們居住在曼哈頓西區,並在皇后區擁有一棟避暑山莊,還擁有專門的司機。然而,1929 年華爾街股市崩盤,他們全家在一夕之間跌入深淵,幾乎失去了一切。這段記憶一直深植於他心中,也使得日後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酷後眾人獲得的苦盡甘來之時,他總有著警惕之心。

Miller透過《推銷員之死》質疑並反思當時吹得過大的美國夢理想―在這個殘酷競爭的社會下,現實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美國夢,越吹越大的泡泡終究是會破裂的。這部劇作不僅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冷酷,顯示美國社會普遍只重視成功,卻忽視了小人物與一般人的尊嚴與內心掙扎,同時也代表著當時許多人個人價值的迷失。


《推銷員之死》以63歲的推銷員威利·洛曼(Willy Loman)為主角。儘管他已年老力衰,然而他一生緊緊抱著的美國夢,就像是根胡蘿蔔,而他像是個盲目的驢子,仍試圖說服自己只要還沒倒下就還有機會的成功。在他的心中,他相信唯有成功賺大錢才能成為一個受人景仰的大人物。然而事實是,他正在走下坡,現實的殘酷與個人意識的拉扯,早已使他疲憊不堪。疲勞使他時常陷入幻想與回憶之中。回憶裡,兒子Biff還是個高中校隊的橄欖球明星,而他也還是個事業蒸蒸日上、與家人一片和諧的好父親。他幻想著有一天還能像他所景仰的哥哥Ben那樣一夕致富,但現實中,他的努力並沒有帶來回報,資本主義對勞工的剝削一直在進行,儘管他一輩子為公司賣命,最後卻還是被無情解雇,Willy不願接受自己年老無能的事實,活在過去的回憶中使他的幻想情況越來越嚴重。

從另一面審視,Willy的兩個兒子― Biff與Happy成為了兩個反面。Biff年輕時是個受歡迎的運動明星,曾是父親引以為傲的優秀兒子,但成年後無法靠著橄欖球繼續成功,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意義到底為何。面對父親的不諒解與責罵,Biff時常陷入矛盾與自卑,他不斷在世俗與父親所謂「有錢有勢才是成功」的想法與自身價值觀之間來回拉扯。反觀二兒子Happy,雖然Happy擁有穩定的工作,但他繼承了父親給他的思想,漸漸也迷失於父親的價值觀之中。當故事的結局,Willy再也無法接受自己一輩子只能是個平庸之人之時,他選擇了自殺。悲哀的是,在Willy的葬禮上,只有少數人出席。故事的最終,Biff看清了美國夢的謊言,決定走自己的路,然而Happy卻替父親憤恨不平

我要叫你,叫所有的人看看威力·洛曼沒有白死。他的夢是好夢,人只有這一個夢好做― 壓到一切,天下第一。他這一仗是在這兒打的,我就要在這裡替他打贏。
(I’m gonna show you and everybody else that William Loman did not die in vain. He had a good dream. It’s the only dream you can have― to come out number-one-man. He fought it out here and this is where I’m gonna win it for him.)

他說。

美國夢與正向文化的牆還不會倒,新一代仍會繼續作著這樣一個虛假的夢,直到最後一個小人物倒下。


《推銷員之死》不僅只是Willy Loman一個人的悲劇,它是整個社會的縮影。Arthur Miller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現實,一個人的價值往往被等同於他在這個世上的貢獻,而當他不再有用,便會被無情淘汰。Willy一生追逐的美國夢,最終不過是一場幻影,而他選擇以死亡來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這既是對體制的控訴,也是他個人價值觀的徹底崩潰。

然而,Biff最終的覺醒讓這部劇增添了一絲希望。他看透父親與世俗所執著的虛妄,他勇敢活出真正的自我。或許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活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夢想裡,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發現那根本不是自己路,或者更哀傷的,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現。


✨ 歡迎按讚、留言與我討論關於此書或此書相關的概念與想法!

✨ 歡迎來逛逛我的 Instagram 閱讀人森 @justreadwithme_ ,今年也開了新的帳號紀錄原文書閱讀 Polly | Bookstagram @pollyreadings,歡迎書友們一起同樂!

✨ 我的GoodReads帳號在這邊: pollyreadings,歡迎以書會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人森,樂讀人生
1會員
16內容數
Books | Music | Movies 人生繁忙看自己喜歡的書即可。 2020年辦Instagram 閱讀帳號「閱讀人森」,目前佛系經營中。2024年新開原文書閱讀帳號「pollyreadings」,享受原文文字帶來的直接衝擊。
2025/04/26
「難以言喻的好」,是我讀完《各種悲傷》最直覺的感受。就像是一種魔法,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也沒有浮誇的角色性格,作者就只是輕輕一揮像法杖的筆,就發揮了作用,悄無聲息地滲入心底。
Thumbnail
2025/04/26
「難以言喻的好」,是我讀完《各種悲傷》最直覺的感受。就像是一種魔法,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也沒有浮誇的角色性格,作者就只是輕輕一揮像法杖的筆,就發揮了作用,悄無聲息地滲入心底。
Thumbnail
2025/04/20
再一次,我走進了Patrick Modiano所建構出來迷宮裡。 這次讀,我依然享受著Modiano的一如既往但又難以讓人厭倦的風格,懷舊、迷離、朦朧且詩意,語言簡練但充滿情緒。
Thumbnail
2025/04/20
再一次,我走進了Patrick Modiano所建構出來迷宮裡。 這次讀,我依然享受著Modiano的一如既往但又難以讓人厭倦的風格,懷舊、迷離、朦朧且詩意,語言簡練但充滿情緒。
Thumbnail
2025/03/30
《暗店街》描述一位失去記憶的偵探Guy Roland踏上尋找自我身份旅程的故事。沒有過去可供依靠,他只能透過零碎的線索、陳舊的照片和模糊的記憶一點一點拼湊出自己的過去。讀者隨著主角抽絲剝繭的同時,一直在主角心中的問題也會在我們的心中油然而生―「我究竟是誰?」
Thumbnail
2025/03/30
《暗店街》描述一位失去記憶的偵探Guy Roland踏上尋找自我身份旅程的故事。沒有過去可供依靠,他只能透過零碎的線索、陳舊的照片和模糊的記憶一點一點拼湊出自己的過去。讀者隨著主角抽絲剝繭的同時,一直在主角心中的問題也會在我們的心中油然而生―「我究竟是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選擇記住的童年事件,是有特定意圖的,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要由我們來賦予經驗意義。 知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將父親根植在他血液裡的「賊性」,轉化為情治工作的特別能力,與寫作上豐富的材料,生命給他一手爛牌,但他把它翻轉成一場好局,真是超級強大的!
Thumbnail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選擇記住的童年事件,是有特定意圖的,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要由我們來賦予經驗意義。 知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將父親根植在他血液裡的「賊性」,轉化為情治工作的特別能力,與寫作上豐富的材料,生命給他一手爛牌,但他把它翻轉成一場好局,真是超級強大的!
Thumbnail
「美國夢,是來自於 19 世紀一種相信只要努力奮鬥,便能在美國獲致更好生活的信仰。大蘋果紐約,尤其是美國夢的象徵。」 「只要你肯努力,人人都有機會」到現在,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只要相信搭船來到紐約,一看到港口的自由女神像時,就覺得自己的夢想,彷彿就要在這裡開始實現了。從小,美國文化一直影響與陪伴在我
Thumbnail
「美國夢,是來自於 19 世紀一種相信只要努力奮鬥,便能在美國獲致更好生活的信仰。大蘋果紐約,尤其是美國夢的象徵。」 「只要你肯努力,人人都有機會」到現在,來自全球各地的移民只要相信搭船來到紐約,一看到港口的自由女神像時,就覺得自己的夢想,彷彿就要在這裡開始實現了。從小,美國文化一直影響與陪伴在我
Thumbnail
馬力歐或許可以過著這樣平凡的生活至死,「可惜」他遇上了一位給予他新世界的老師,幸運的是他能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故鄉,不幸的是他一生被困於這座島上,這似乎是許多人的人生寫照: 當我獲得改變目光的機會時,也使得我的人生染上了悲傷與遺憾。
Thumbnail
馬力歐或許可以過著這樣平凡的生活至死,「可惜」他遇上了一位給予他新世界的老師,幸運的是他能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故鄉,不幸的是他一生被困於這座島上,這似乎是許多人的人生寫照: 當我獲得改變目光的機會時,也使得我的人生染上了悲傷與遺憾。
Thumbnail
總覺得這個系列改編成電影的改動幅度都特別大,而且沒頭沒尾的,大概是因為小說內容太豐富了?別人追求美女需要金錢、時間與精力,李奇則為了與美女共進晚餐,賭上性命?為了與在電話中提供許多援助,且聲音非常令人喜歡的現任110特調組指揮官見面,李奇可說是跨越山河大海,努力保住性命,來到約定之地...。
Thumbnail
總覺得這個系列改編成電影的改動幅度都特別大,而且沒頭沒尾的,大概是因為小說內容太豐富了?別人追求美女需要金錢、時間與精力,李奇則為了與美女共進晚餐,賭上性命?為了與在電話中提供許多援助,且聲音非常令人喜歡的現任110特調組指揮官見面,李奇可說是跨越山河大海,努力保住性命,來到約定之地...。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了唔起嘅蓋茨比》係費茲傑拉德嘅代表作之一,係喺1925年問世。部小說以尼克·卡羅維嘅視角,描繪咗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上流階層嘅隱秘故事,突顯咗「美國夢」破滅嘅主題。電影中嘅經典場景,例如小李子舉住酒杯背後煙花綻放,成為呢部不朽之作嘅象徵。電影透過展現黛西嘅婚姻困境同埋蓋茨比嘅執著追求,深刻反映
Thumbnail
《了唔起嘅蓋茨比》係費茲傑拉德嘅代表作之一,係喺1925年問世。部小說以尼克·卡羅維嘅視角,描繪咗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上流階層嘅隱秘故事,突顯咗「美國夢」破滅嘅主題。電影中嘅經典場景,例如小李子舉住酒杯背後煙花綻放,成為呢部不朽之作嘅象徵。電影透過展現黛西嘅婚姻困境同埋蓋茨比嘅執著追求,深刻反映
Thumbnail
一部於1994年上映嘅美國戲,講述咗一位智商只有75嘅仔阿甘,經歷咗美國歷史上重要嘅事件,包括冷戰、越南戰爭、水門事件等,最終成為成功嘅生意人同埋家庭支柱。 🐰 堅持同努力:阿甘雖然智商唔高,但佢始終堅持住自己嘅目標,唔論係橄欖球、越戰定係後來嘅商業成功,佢都憑藉住唔懈嘅努力同埋堅定嘅信念取得
Thumbnail
一部於1994年上映嘅美國戲,講述咗一位智商只有75嘅仔阿甘,經歷咗美國歷史上重要嘅事件,包括冷戰、越南戰爭、水門事件等,最終成為成功嘅生意人同埋家庭支柱。 🐰 堅持同努力:阿甘雖然智商唔高,但佢始終堅持住自己嘅目標,唔論係橄欖球、越戰定係後來嘅商業成功,佢都憑藉住唔懈嘅努力同埋堅定嘅信念取得
Thumbnail
#嗑書系列2:《 絕望者之歌 》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 透過一個小人物的個人角度,以感人、溫馨的故事闡述美國工人階級面臨的文化危機。 作者傑德•凡斯用他真實的人生來呈現,對一群生下來就注定無法翻身的族群來說,社會、經濟、與階級的墜落究竟是什麼感受。 以上是書本身簡短
Thumbnail
#嗑書系列2:《 絕望者之歌 》     《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 透過一個小人物的個人角度,以感人、溫馨的故事闡述美國工人階級面臨的文化危機。 作者傑德•凡斯用他真實的人生來呈現,對一群生下來就注定無法翻身的族群來說,社會、經濟、與階級的墜落究竟是什麼感受。 以上是書本身簡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