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別人推薦一部叫''藍色時期''的動畫,內容大致講一位學校風雲人物(也算資優生)在生活覺得開始空虛時偶然看到美術社的學姊一幅畫,讓他萌生出想以繪畫為志願去報考東京藝大的故事。
這也是我曾經的樣子--即使以前也喜歡隨手繪畫、素描、看恐龍動物百科的書籍,都曾經被當成''會影響課業的不良物''而遭到禁止和丟棄。
只是男主剛好遇到了讓他驚為天人的畫,像是觸動了心裡的怪,努力破殼爬了出來,更讓男主一無反顧的決定要馬上加入美術社、並報考藝術大學。
也讓我想到我的人生在努力考試好幾年後的某一時刻,大腦裡突然出現一個聲音--去接觸法律,讓我突然開始著手籌備''如何去接觸''這件事,也馬上快速報名補習班,那種對某種事物的渴望和了解及迫不及待的想攫取、想到它身邊,很能讓我感同身受。
在男主進入美術社後,發現自己其實也不差,只是有很多東西得從0開始學,甚至以為的我所見所畫--到必須靠著學到的技巧去表達出我內心的想法和特色
但什麼是內心的想法?男主對這件事也苦思不得其解,甚至從一開始粗劣的模仿一件畫作的表徵被批評只懂皮毛卻不懂內涵,一路跌跌撞撞地摸索,甚至學成了很多技巧去應用,也曾被說--看不懂你的畫想表達你什麼想法。
我也曾有可以將一件物品素描或者雕刻到很相像的能力,但要我表達內心對某件事的想像、或者說對某個主題的想像,只會是一片空白。即使努力拼湊出一個樣子,得到的評價好像也是不怎樣,這一度也曾讓我覺得''阿,原來天分大概也就是這樣嗎''
但隨著劇情的進展,我也理解原來可能我當初學習的技巧、如何應用這兩件事的練習不足,當然有沒有好的老師引進門也扮演的重要角色。
經過在美術社的鍛鍊及男主主動要求老師給更多的課題去完成,同時飛快的進步,但目標仍舊是''考上''東京藝大,所以在老師建議下,男主選擇去補習班見見世面。
此時在一次素描中發現,原來有人第一次畫作就可以展現高度天分和完美的作品,讓男主頓時覺得,原來擁有天分就是如此輾壓嗎?
男主開始覺得--原來我不過如此,更多的是不甘
一直以來讓我困擾的課題就是--尋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
困擾自己始終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熱情,而這個疑惑的背後是--假使我找到了,我能不能靠它來滿足我的生活?或者只是讓我的生活有更有趣和專注的事,我也覺得足夠了。
這時候延伸出兩個問題
1.我發現對這件事只有熱情沒有天賦怎麼辦?
2.我喜歡追劇吃美食啊,而且也很擅長,這樣不就是我的熱情天賦了嗎?
藍色時期促使我對於第一個問題開始思考:
當我們身處不同環境時,周圍竟是比我們更優秀的人,更容易出現阿原來我其實是普通人的想法,進而產生挫敗或者開始放棄。
有時候本身對一件事的熱情程度,會大大影響你能不能持續努力下去。
在大人學EP501 中針對天賦與熱情哪個較為重要有提出見解,經過我的理解:天賦可能會讓你努力稍微少一些,但對一件事有無熱情反而是能支撐你努力持續下去的美好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