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說:「清明時分,雨紛紛……」但今天卻是個豔陽天,真好。
今年特意選在非假日的時間回宜蘭,跟母親前往父親的墓地掃墓,緬懷父親。這片墓地坐落在冬山河上游的山邊,前方是河床,遠處是層巒疊翠的群山,景色靜謐深遠。眼前的風景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老家,熟悉的山水彷彿將我拉回過去,觸動內心深處的記憶。
父親在我國中三年級時因意外離世,當時的我們年幼懵懂,無法理解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母親沒有時間悲傷,她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母兼父職,含辛茹苦地將我與弟弟妹妹撫養長大。
天剛蒙蒙亮,我與母親便來到墓地,正好迎來日出。晨曦穿透遠方的薄霧,為大地披上一層溫暖的金光,彷彿為這片寂靜的土地帶來了一絲生機。
「媽,妳要不要拍下這一刻?」我輕聲問道。
母親愣了一下,隨即露出微笑,開心地拿起手機,認真地對準天際,拍下這壯麗的日出。她的動作帶著一絲雀躍,像是在記錄一場難得的美景,也像是在為這一天留下特別的回憶。那一刻,她的背影,在逆光下顯得格外動人,我不僅感受到她對生活的熱愛,對這個世界依舊充滿期待;此時,我心中亦湧起一股深深的敬意與感激。年輕時的母親,是這個家的支柱,她一手操持家務,又要努力工作養家,如今歲月已在她的雙手與額角刻下痕跡。但她依然堅韌、依然微笑,依然像過去一樣,默默地為這個家奉獻著她的一切。
掃墓結束後,我陪著母親回到家中。她今天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處理剛從田裡採收的薑黃。這些薑黃是母親親手栽種的,無毒栽培,純淨自然。每年到了這個時節,她總會親自動手,將薑黃從土地裡挖起,清洗乾淨,再刨絲、晾曬,最後磨成細緻的薑黃粉。
今天她依然熟練地戴上厚厚的棉手套,拿起刨具,一點一點地將薑黃刨成細絲。我也拿了凳子帶起手套,坐在她身旁,跟著她一起動手。金黃色的薑黃絲在鋼盆中堆積成小山,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辛香,突然有種農夫收成的滿足感。我們邊刨邊聊天,這樣的時光,寧靜又溫暖。
薑黃
「這些薑黃粉,等曬乾磨成粉後,要送一些給你叔叔和阿姨,還有舅舅……他們最近都說薑黃對身體很好。還有,你們自己也要留一些,自己種的最乾淨,吃起來也安心⋯⋯」母親邊說邊動手,語氣輕柔而平淡,像是在說一件日常小事。
但我知道,這不只是薑黃的分配,而是一種愛的傳遞,一種無聲的牽掛。母親不擅於用言語表達情感,但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承載著對家人的關懷。這是她習慣的方式——用行動去愛、用雙手去守護。
陽光逐漸升高,母親將刨好的薑黃絲均勻地鋪在晾曬架上,等待陽光將水分帶走。我看著那些金黃的絲條在陽光下閃耀,心裡泛起一絲溫暖的感覺。這是母親年年如是的習慣,就像她對我們的愛,從未間斷,也從未減少。
曬薑黃
清明,不只是掃墓與緬懷的日子,更是一種情感的延續與傳承。它讓我們回顧過往,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父親雖然已經離開,但他的愛,透過母親,透過這些生活中的點滴,仍然溫暖地圍繞著我們。而母親面對生活的起伏變化,始終以堅韌與溫暖相伴,用她獨有的方式默默守護這個家。她的愛,不張揚,卻深植於日常的點滴之中,如細水長流,綿延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