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個容易焦慮的體質,不管在工作上、生活上還是旅行時。總是擔心還沒發生的事情,總是審視已經發生過的事,不停內耗。
一個人旅行,時間可以彈性安排,可以說走就走,也可以原地不走,所有出門前的預備工作進度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是真正的自由行。但沒有因此少掉焦慮,人在異鄉路況、文化不熟,旅途中難免因此緊張焦慮,這都還在可控範圍。
一個人帶一個六歲小孩旅行,時間要配合小孩心情作息,說「該走了」三百次他還是要再玩三百次溜滑梯,但窩在飯店原地不走他又喊著無聊要出門,所有出門前的預備時間都要多抓半個小時以上,一天的景點只能排一個、最多兩個,也是真正的自由行,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是空白的。所以焦慮集中在準備趕車、趕飛機、趕景點的時候。帶娃旅行,比自己旅行累上三百倍。
但我卻在一趟長途巴士上,無意間悟通了道理,治療了自己的焦慮。
原來有人跟我一樣焦慮、毛毛躁躁
事情是這樣的。我們從陶波湖搭車,準備前往南部的威靈頓,原訂要搭七小時的車,想到要搭這麼久的車,我就焦慮得頻頻跑廁所。
這時來了一組中國遊客,從準備發車就可以感覺得到他們比我焦慮,尤其是穿著桃紅色運動外套的阿姨,首先是插隊頻頻跟司機確認巴士是正確的,確認巴士沒有規定要坐哪個位置,想必是人生地不熟,因此插隊這件事也就算了。
上車後桃紅阿姨一直講話,抱怨座位、抱怨巴士沒廁所,我都被他感染焦慮了,想要換個離她遠一點的巴士尾段位置不想聽他講話,但女兒卻說怕暈車,於是我忍了下來。
巴士發車後阿姨也沒安心下來,出發不到十分鐘,解開安全帶站起來拿置物櫃的背包,拿出餅乾來吃,坐下來扣安全帶。吃完餅乾,又解開安全帶站起來從背包拿濕紙巾擦手,這次安全帶他扣了快一分鐘還扣不起來,一直發出「摳摳摳」的聲音,全部的人都期待他扣上安全帶,我都想伸手幫他了。
這還沒完,他發現朋友的位置向陽,一直要他朋友換位置,朋友被他說動了,兩個人起身往巴士後頭走去,大約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兩個人又走回來,此時他們原本的位置被印度人坐了,兩位被迫分開坐。終於,我的無動於衷換來他們的安靜。
阿姨整路焦慮的理由
沒過多久,桃紅阿姨又有動作了。她頻頻伸手去確認冷氣強度,可能是太冷了,他半個小時內伸手了3~4次,最後甚至按了冷氣口旁邊的「Stop」,可能以為按了冷氣就會停?
車上發出「叮咚」一聲,原來是下車鈴啊!我看司機也愣了一下,怎麼會有人要長途巴士隨意停車? 最後桃紅阿姨終於想通了,從背包裡把他的厚外套拿出來......
好的,自此終於安靜了幾個小時。
中間還有一些插曲,就是每到一個上乘客處他就想要跳下車上廁所,但就只是30秒的空檔而已啊!!!
中途休息站大家下車吃吃喝喝後,他倆好姐妹又坐到了一塊,又聊了一整路,抱怨了一整路,我也因此偷聽到他們後面原來是要接郵輪,必須在晚上十點前搭上郵輪的接駁車上船,難怪他一整路都這麼焦慮!!
到達終點站威靈頓的時候,比預期的時間延遲了將近四十分鐘。
但是! 郵輪接駁車還是有等他們啊!!! 那他這一路的焦慮到底是做了什麼工呢?
我從中學了什麼呢?
我突然醒悟,比我焦慮的大有人在,而且還活得好好的,我究竟為什麼要為自己的焦慮內疚呢?? 就算他一路焦慮,車子搭得上就是搭的上,搭不上就搭不上,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我從紐西蘭回台灣的班機,中途在香港轉機一個小時四十分鐘。起飛前就已經收到國泰航空通知飛機會延誤半小時,我只有一個小時轉機,本來想說也許來得及,畢竟國泰能開這種票給我表示他們配套措施都做好了。
到了奧克蘭機場登機門,遲遲不能登機,我心裡還是期待今天能夠回到台灣的,畢竟我香港回台灣這班是當天最後一班,沒讓我轉成功我就要留在香港過夜了。
登機後,飛機又在跑道上滑行半個小時,這時已經比原定起飛時間晚了一個多小時,我就知道今天應該來不及轉機了,但我相信國泰航空,我也告訴自己:焦慮不會讓我早點到香港。 於是盡情觀看機上的電影,專心享用飛機餐點飲料,時間到了趕快睡覺調時差。
抵達香港,下了飛機,依照地勤人員指示排隊領新的登機牌、住宿券、餐券。我驚喜的發現,國泰航空安排的住宿是在機場旁,走連通道十分鐘就會到的富豪酒店,是我們之前因為太貴捨不得著的酒店啊!!! 這算是因禍得福吧!!
我不敢說我治好了我的焦慮,因為未來說不定哪天又有什麼新的觸發事件讓我焦慮。
但我想我可以好好過一段日子了!!
後來剛好在瓦基的IG上看到:
焦慮不是敵人,而是在乎某件事的訊號
焦慮是可以被轉化的:
- 接受它的存在:感到焦慮不意味著你無能,而是你正在面對一個重要的挑戰
- 將焦慮轉化為行動:專注於你能控制和做到的事,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也能讓你感到掌控感持續回升
請各位讀者留言幫我加油~

陶波湖旁的公園,兩個語言不通的孩子玩在一塊並主動要求合照,孩子們的快樂好單純~
你都怎麼紓解自己的焦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