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守五戒、基督徒有十誡,有些人喜歡把自己歸類在「無神論」,不承認鬼神的存在就沒有束縛,做任何事便不用在意神鬼眼光,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守戒之人以戒為師,用戒律保護自己不犯錯不走偏,也用那些戒律清淨自己的心,區隔不善的人事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佛教與基督教的戒條裡有不殺生、不姦淫、不偷盜,不殺生就不用承受殺生害命的索命反噬,不姦淫就不用擔心家裡妻女遭惡人覬覦,不偷盜就不用擔心家運不濟、貧病交迫。總之,在心裡撒什麼種籽,將來就收什麼果子。
有一天,中宗用微薄存款頂下素食麵攤,麵攤就租在李太太家的門口騎樓。有一天,中宗繳租金時跟李太太小聊,李太太得知中宗因信仰守五戒,心想年輕人肯守戒的少之又少,值得觀察。一段時間之後,李太太發覺中宗是不可多得的年輕人,便將他介紹給在台北當護理師的女兒,中宗一開始覺得自己無福消受,實在過於高攀,兩人的學經歷差了一大截。不過,千里姻緣值一線牽,兩人先從朋友當起,慢慢了解彼此的優缺點之後,女方覺得跟中宗說話聊天很自在,就像家人一樣,兩人就這樣認定彼此,最後開花結果。
善良熱心又孝順的中宗離開緬甸來到台灣,不管生活如何困頓艱熬,他始終沒有走偏,因為他用戒律守護自己的身與心。對人善良,付出不求回報,他的起心動念都是善,善去善返,最後被自己這一份善念接引,進而找到生命的歸宿,也找到人生的伴侶,能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原本習氣多如牛毛的人,都在福緣俱足之後聞法入心,於是能反省能自覺,並將惡習氣斷除。不飲酒就不會傷身,也沒有機會酒駕,不抽菸就不會得肺部或膀胱疾病,不邪淫就不會損福虧德造成家庭失和,種種的戒條都是保護我們的身與心,促使我們的心念與行為合乎正道。總而言之,戒律是鐵布衫金鐘罩,不是阿婆的裹腳布,有福之人才能明辨。
#守五戒
#清淨心
#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