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問到「你為什麼離職?」五招破解求職陷阱題

被問到「你為什麼離職?」五招破解求職陷阱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面試到一半,面試官突然問:「你為什麼離開上一份工作?」許多求職者一聽就頭皮發麻,不知如何是好。這不僅是面試時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也是我在模擬面試中必練的題目。這道題不只是對離職經歷的追問,更是對你職涯態度、情緒管理與溝通能力的全面考驗。

許多人離職的理由真實卻難以啟齒──理念不合、薪資太低、人際壓力、加班過量,或只是覺得沒了成長空間。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怎麼說」。說得太坦白,可能被貼標籤;說得太委婉,又怕被看穿。那麼,到底怎麼說,才既誠實又得體?


🎯 離職原因不是翻舊帳,而是對未來的說明


企業問這題,其實是想知道幾件事:

  1. 你如何結束與前東家的關係?——這反映你的人際敏感度與合作能力。
  2. 你是否有計劃地前進?——他們要確保你不是因一時情緒而草率離職。他們怕投資你後,你又走了
  3. 你的離職動機與新公司價值觀是否一致?——例如你因不喜歡加班而離職,但新公司卻常加班,則不適合。
  4. 未來你會不會因相同理由再度離職?

簡單說:面試的對方,在意的並不是情緒或批評,,而是想知道你是否已從過去學到什麼,以及你未來是否值得信任與投資。

raw-image

公司也知道多數人離職無非出於「錢不到位」或「心委屈了」

所以不介意你有現實考量,真正介意的是:你會如何闡述這個原因?

從中看出你是怎樣的人,面試主管清楚有些求職者會對離職理由避重就輕,甚至「粉飾太平」;有經驗的面試主管往往透過反覆追問來驗證真偽。如果你的說法前後矛盾、支吾其詞,場面就會變得尷尬,誠信也會被大打折扣。


✅ 五大策略,讓你回答得體又加分

🧭 1. 選擇性誠實,不編故事,也不全盤托出

離職的理由可以有現實考量,但不代表要「倒垃圾」。誠實是底線,但我們要講「最無害、最容易被理解」的那一面。

  • ❌主觀感受:「前公司常常爆肝,加班嚴重」
  • ✅客觀事實:「公司搬遷後通勤時間變成兩倍,長期下來影響了我的生活品質與專業投入。」

再如薪資問題:

  • ❌「薪水太少!」
  • ✅「我希望新的工作能讓薪資報酬與我的專業價值更貼近。」

選擇性陳述,有理有據,是成熟的表達。

🧊 2. 對事不對人,把批評變成期待

別讓面試變成抱怨大會。一句「主管太情緒化」「同事都在勾心鬥角」會讓人感覺你是帶著怨氣來應徵的。

  • ❌ 避免:「老闆/主管偏袒自己的親信。」
  • ✅「前公司的組織分工相對模糊,讓我在專業上難以深耕發展。我注意到貴公司的人才培育與制度設計非常清晰,這正是我嚮往的環境。」

將問題轉為對制度的期待,既就事論事,又展現情緒成熟度。

🧠 3. 「痛點→需求→解方」三段式說法

這是我在行銷上常用的做法,但我同時也發現在職涯諮詢也適用

分享我最常教給客戶的一套架構,也是非常有效且有用的架構。

  1. 痛點:如「部門重整後,我的職務內容有大幅度改變」
  2. 需求:「新主管的管理風格限制,讓我無法再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
  3. 解方:「因此我希望找到一個能讓我發揮長才的新選擇,持續我的職涯成長。」

這種說法有邏輯、有情感,卻不情緒化,是多數主管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 4. 聚焦未來,把離職說成成長選擇

不要讓整段回答都沉溺於過去。不如這樣設定焦點,展現「我要更好」而非「我受不了」

從正向角度出發,強調你未來的職涯規劃與發展:

✅「前份工作雖穩定,但我期望挑戰更大的專案,拓展我的技術與視野。」

這種積極表達,能讓面試官感受到你的主動性、上進心,確認你並非消極逃避,而是主動追求更好的未來。

  • ✅「我希望能參與更具挑戰性的專案,提升專業視野。」
  • ✅「我期待進入一個重視橫向溝通與團隊合作的環境。」

這種語言讓你顯得積極、成長導向,能強烈釋出「我是來實現職涯目標的」訊號。

😌 5. 語氣平穩,表情和善,自信中帶著溫度

說話時不疾不徐,臉上帶著微笑、語氣平和。這樣會讓你看起來不僅誠實,還很「好共事」。

可以這樣收尾:

  • ✅「我很感謝前公司這段經歷,也因此更清楚自己接下來想追求的方向。」

讓人感受到你並不是一個有情緒包袱的求職者,而是勇於規劃、善於整理的人。


📍產業觀點補充:不同領域的「離職風格」說法,對焦雇主關注點

在說明離職原因時,不同產業其實有不同的「潛規則」。同一句話,在一個產業可能加分,在另一個產業卻可能是扣分。以下是三大主流產業中常見的偏好,幫助你調整說法,精準對焦雇主的期待。

💻 科技業:主打「技術成長」與「挑戰導向」,別說怕加班

科技業節奏快、變化大,喜歡招募有學習動能、敢於挑戰的年輕人才。如果你說自己離職是因為工作太累、壓力太大,反而容易被認為「不適應環境」。比較理想的說法應該聚焦在「我還年輕,想趁這幾年多磨練」、「期待參與更大型的技術專案」、「想深入研究某個領域技術」等。這樣能展現你的上進心與成長動機,是科技業面試官樂見的特質。

✅ 「前份工作相對穩定,但我渴望進一步挑戰高強度的專案,累積更多跨部門的技術經驗。」

✅ 「期望參與更大型、更複雜的專案,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 金融業:強調「長期發展」與「理性選擇」,避談跳槽與個人情緒

金融產業特別重視誠信與穩定。跳槽頻繁、言語情緒化,會被視為風險高。若你的職涯歷程中有多次轉換,請提前整理出明確、理性的脈絡。你可以說是因為組織重整、制度不合、職涯規劃等「長遠視角」而選擇轉換跑道,並強調「希望在新平台上長期深耕」的決心,會更有說服力。

✅ 「過去在中小型銀行的歷練讓我獲得扎實基礎,但我希望在更具制度與規模的環境中持續發展,建立更長期的職涯路徑。」

✅「前公司缺乏明確的晉升機會,因此尋求能提供穩定發展及更清晰晉升路徑的職位。」

🏭 傳產製造業:展現「忠誠與感恩」,不批評、不情緒

傳統產業講究務實與人際和諧,主管們往往重視應徵者是否「穩定」、「能共事」。回答離職原因時,請避開任何關於人際糾紛、主管不當管理等說法,即使是事實,也建議用制度層面的語言來表達。例如工作地點過遠、公司規模太小、晉升機會受限等,都是可接受又不傷和氣的理由。

✅「我很感謝前公司給我的學習機會,也讓我更加明確知道,自己適合在制度更完善、有明確升遷路徑的環境中發展。」

✅ 「前公司規模較小,讓我學習很多,所以希望能到制度完善的大公司進一步專精。」

raw-image

🧭 與其說「我離開哪裡」,不如說「我正前往哪裡」

大家都知道離職的真實原因通常離不開薪資或心情,但重點在於你如何包裝與表達。聰明的回答方式不是隱瞞,在本質上,面試主管詢問「離職原因」其實是在看你如何面對人生轉彎處的選擇。它不是在追究你是否做錯,而是想知道:你對未來,有沒有想法?你對自己,是否負責?

當你能夠用邏輯清楚、有溫度的方式說明你的離職原因,就能讓面試主管理解並認同你的職涯規劃。

  • 不隱瞞,但不情緒化:問題真實存在,誠實說明即可,無需過度渲染。
  • 有邏輯、有規劃:讓對方看見你不是衝動離職,而是理性轉換。
  • 焦點放在「我要追求什麼」:這會讓雇主看到你是有目標、有方向的人。

每段離職經歷,都是一次自我覺察與職涯升級的契機。若你正在為這題苦惱,不妨用前述五個步驟、搭配產業角度,練習一次你的回答。說不定,在整理離職原因的過程中,你也會重新發現:自己究竟想成為怎樣的工作者,又希望職涯走向何方。

需要更進一步的一對一模擬練習嗎?歡迎預約職涯諮詢,我會協助你找到最貼近真實又具說服力的答案。讓我們一起,把「離職理由」說成你職涯轉折中的加分亮點。✨

avatar-img
Jia’s CurioJourney
8會員
35內容數
我是 Jia👋 背景橫跨社會學、行銷、專案管理、職涯諮詢 正在一邊自學、一邊用 AI 完成自己的開發計畫 聊聊諮詢、AI 應用,偶爾記錄開發踩坑 📌 職涯教練服務 🔗www.jiacuriojourney.i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ia’s CurioJourney 的其他內容
不論你是創作者、教師、行銷人員,還是單純對 AI 充滿好奇的普通人,這篇文章分享我建立Line 對話機器人的步驟跟心得,歡迎你也一起打造結合 LINE 與生成式AI API,創造一個屬於自己擁有獨特人格的互動機器人
從小,我的父母常對我說:「上山一天,下海一天;開心一天,不開心一天。」 這句話簡單,卻像是刻在我心中的路標,指引著我走過那些跌跌撞撞的日子。既然每一天都必須度過,那麼選擇用笑容來面對,或許是最聰明也最溫柔的方式。 我逐漸明白,人生從來不是一路平順的直線。情緒像山,也像海,起伏不定、翻騰不休。
過去一年,我踏上了一場與AI共舞的旅程,從職涯諮詢師的角度,探索如何用科技解決現實問題。我打造了線上價值觀牌卡、AI決策篩選器、訂閱管理管家,以及家電智能助手,這段學習過程讓我體會到,即使沒有技術背景,只要懷抱好奇心與實驗精神,每個人都能在AI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可能性。
如何在資訊爆炸時代有效過濾資訊,提升決策品質。文章從認知策略、工具技術和行為習慣三個層面,提供系統化的資訊管理方法。強調主動篩選資訊,而非被動接受,才能有效提升資訊處理效率,避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職場受委屈?別只當受害者!本文教你用「戰略性思維」分析職場困境,找出主管針對你的原因,並提供應對策略,助你從情緒化反應轉為掌控局勢,在職場中提升影響力。
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當別人還在分析某個行銷活動是否有效時,你已經「直覺」地知道它會成功或失敗?這種判斷力,並不是天賦,而是可以培養的技能。我原本以為這是資深專家才有的能力,直到某次工作經驗,才讓我真正理解:「案例累積」才是培養敏感度的關鍵。
不論你是創作者、教師、行銷人員,還是單純對 AI 充滿好奇的普通人,這篇文章分享我建立Line 對話機器人的步驟跟心得,歡迎你也一起打造結合 LINE 與生成式AI API,創造一個屬於自己擁有獨特人格的互動機器人
從小,我的父母常對我說:「上山一天,下海一天;開心一天,不開心一天。」 這句話簡單,卻像是刻在我心中的路標,指引著我走過那些跌跌撞撞的日子。既然每一天都必須度過,那麼選擇用笑容來面對,或許是最聰明也最溫柔的方式。 我逐漸明白,人生從來不是一路平順的直線。情緒像山,也像海,起伏不定、翻騰不休。
過去一年,我踏上了一場與AI共舞的旅程,從職涯諮詢師的角度,探索如何用科技解決現實問題。我打造了線上價值觀牌卡、AI決策篩選器、訂閱管理管家,以及家電智能助手,這段學習過程讓我體會到,即使沒有技術背景,只要懷抱好奇心與實驗精神,每個人都能在AI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可能性。
如何在資訊爆炸時代有效過濾資訊,提升決策品質。文章從認知策略、工具技術和行為習慣三個層面,提供系統化的資訊管理方法。強調主動篩選資訊,而非被動接受,才能有效提升資訊處理效率,避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職場受委屈?別只當受害者!本文教你用「戰略性思維」分析職場困境,找出主管針對你的原因,並提供應對策略,助你從情緒化反應轉為掌控局勢,在職場中提升影響力。
有沒有過這種經驗——當別人還在分析某個行銷活動是否有效時,你已經「直覺」地知道它會成功或失敗?這種判斷力,並不是天賦,而是可以培養的技能。我原本以為這是資深專家才有的能力,直到某次工作經驗,才讓我真正理解:「案例累積」才是培養敏感度的關鍵。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各位愛美的女孩們!隨著天氣漸暖,是不是也開始想換上輕盈飄逸的裙裝了呢?說到裙裝界的百搭常青樹,「長裙」絕對榜上有名!它不僅能完美修飾身形、隱藏在意的小缺點,更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無論是溫柔仙氣、休閒率性、知性優雅,還是個性潮流,一條對的長裙就能讓你輕鬆變身!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
這幾天看到有落淚挑戰所以就來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落淚的原因
各位愛美的女孩們!隨著天氣漸暖,是不是也開始想換上輕盈飄逸的裙裝了呢?說到裙裝界的百搭常青樹,「長裙」絕對榜上有名!它不僅能完美修飾身形、隱藏在意的小缺點,更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無論是溫柔仙氣、休閒率性、知性優雅,還是個性潮流,一條對的長裙就能讓你輕鬆變身!
各位彩妝控、眼影收藏家們!是不是覺得眼妝是整個妝容的靈魂?一盤對的眼影盤,就能讓你輕鬆變換風格,從溫柔日常、氣質通勤到閃亮派對,通通搞定!看著那一格格美麗的顏色,排列組合出無限可能,就是讓人忍不住一盤接一盤地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