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路文章,就有見到部分美國星爸媽的立場,認為創立「星兒購物時間」和給星兒耳罩和耳塞,是隔絕融入社會的關鍵物。
問題是,根本無法回避。
所以,才需要減敏訓練。那麼,聽覺部分,怎麼做?
以錄到聲源,進行聽覺減敏
基本上,在記錄星兒的過敏聲源並錄下之餘,就可以進行居家適應。
從秒單位進行,以漸進式為主。
而在應用行為分析來說,星爸媽務必以星兒的行為,做改善。
那怕說,在去年日劇,廚房的愛麗絲,雖說店長是星兒,問題是,只有星兒店長而已嗎?
其實,她有「好姊妹」的輔具。
況且,星兒最好的輔具,本來就是人。
所以,星兒愛麗絲做店長的背後,就有養父的開店和好姊妹的協助。
所以,那工讀生所收到的員工規定,有包括關於具有聽覺過敏而進行的協助。
題外話:其中的一條規定,我認為根本無法協助星兒有安全感,只有陪伴。因為,突然轉變,沒人能事先見到。
言歸正傳,就以適應聲源來說,星爸媽在進行聽覺減敏的過程,可以是有樂趣又有感到充實。
像是,可以先進行戶外的適應,舉凡爬山,也可以是其他戶外活動。
所以,星兒的戶外活動,也是減敏的方式。
從細微的聲響,進行協助星兒適應
具聽覺過敏的星兒,在進行減敏訓練的初階段,先以星兒的立場做初步理解並建立關係。
換句話說,就是引導星兒理解,這世界不可怕。
畢竟,有惡劣的無知家長要求星兒完全配合地球人,問題是,到底有没有進行建立和星兒的關係,這有做到嗎?
再怎麼說,不先做示範,星兒怎麼可能感受在小世界外的廣大?
事實上,以美國的星兒家長來說,有部分認同給星兒戴防罩工具,不妥。
況且,這也只是居家訓練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