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RE 團隊新突破——探尋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的宇宙之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國際物理合作團隊 AMoRE(Advanced Mo-based Rare process Experiment)最近公布了一項令人振奮的成果,他們對一種極其罕見的核反應——「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0νββ)——設下了迄今最嚴格的限制。這項研究不僅是粒子物理學的一次重要進展,還可能幫助我們解答宇宙中最深奧的問題之一:為什麼物質比反物質多?

什麼是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

貝塔衰變是原子核中常見的過程,通常中子會轉變成質子,同時釋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而在「雙貝塔衰變」中,兩個中子同時衰變,釋放兩個電子和兩個反中微子。但「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卻不同寻常——它假設中子直接轉成質子,卻不釋放中微子。如果這種過程真的存在,就意味著中微子與反中微子可能是同一種粒子,也就是傳說中的「馬約拉納粒子」。

這一理論由義大利物理學家埃托雷·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於1937年提出。如果得到證實,將顛覆我們對中微子的認知,甚至解釋宇宙誕生時物質與反物質失衡的謎團——這可是宇宙學的「聖杯」之一!根據 Physics Today,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的發現可能揭示全新物理學,推動我們對基本粒子的理解進入新紀元。

AMoRE 的地下探險

要捕捉這種罕見到近乎虛幻的反應,AMoRE 團隊可謂費盡心思。他們選用了富含「鉬-100」(¹⁰⁰Mo)的閃爍晶體作為研究對象。這種特殊晶體能在衰變時發出微弱的光信號,讓科學家得以窺探核內的秘密。為了排除宇宙射線等背景干擾,實驗設在韓國一座地下700公尺深的實驗室內,環境溫度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273°C),確保偵測器能捕捉到最細微的信號。

最新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團隊坦言,目前還未觀測到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的明確證據。但這並不意味著失敗——他們成功將這種衰變可能發生的機率限縮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狹窄範圍。這就像在茫茫大海中縮小了尋寶範圍,雖然還沒找到寶藏,但離真相更近了一步。

Yemilab 的挑戰

AMoRE 團隊並未止步於此。他們透露,未來將轉戰新建的韓國 Yemilab 實驗室。這座新設施位於地底1000公尺處,比現有實驗室更深,能進一步減少外界干擾。新實驗室將配備規模更大、靈敏度更高的偵測設備,目標是捕捉到那微乎其微的衰變信號。根據 Nature,Yemilab 的升級版晶體陣列將達到200公斤,比當前設備重數倍,背景噪音也將降至最低。

團隊成員在接受 Science Daily 採訪時表示:「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的半衰期可能長達10²⁶年以上,比宇宙年齡還長得多。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極高的精度和耐心。」他們希望,隨著技術進步,這場地下馬拉松最終能揭開中微子的神秘面紗。

為什麼此次發現很重要?

中微子是自然界中最難捉摸的粒子之一。它們幾乎不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能輕鬆穿透地球,卻在宇宙演化中扮演關鍵角色。如果 AMoRE 證實了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的存在,不僅驗證了馬約拉納的理論,還可能揭示「輕子數不守恆」的新物理現象。這將影響我們對粒子標準模型的理解,甚至為宇宙物質-反物質不對稱提供線索。

對普通人來說,這或許聽起來很抽象,但它與我們的起源息息相關。為什麼宇宙中幾乎只有物質,卻幾乎看不到反物質?這項研究可能給出答案,讓我們更接近宇宙誕生的真相。

結語

AMoRE 的最新成果讓我們看到,科學探索從不輕言放棄。即使尚未找到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的蹤跡,他們的努力已將可能性框定得更清晰。這場地下700公尺的追尋,就像人類對未知永不滿足的好奇心縮影。



avatar-img
0會員
41內容數
虛幻與現實的交織,聊聊虛幻幻與現實的那些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亦幻亦真百科 的其他內容
本月早些時候,Fatshark 宣布了《Warhammer 40,000: Darktide》的最新更新即將到來,而現在,這一天終於到了!「Nightmares and Visions」(夢魘與幻象)更新於2025年3月25日正式上線,為我們這些身經百戰的Rejects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這次更新
含 AI 應用內容
#Xbox#等級#玩家
NASA 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又有新的重大發現。這次,它首次直接檢測到系外行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讓我們對宇宙深處的行星系統有了全新認識。這個發現發生在距離地球129光年的飛馬座HR 8799系統,一個年輕且充滿潛力的多行星系統。這個系統不僅有巨型氣態行星,還蘊含著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氣
含 AI 應用內容
#木星#宇宙#氣體
就在今天,Google 正式宣布,其適用於 Arm 架構 Windows PC 的 Google Drive 應用程式已進入「正式可用」(Generally Available)階段。這款 Arm64 版本最早於2024年11月以測試版(Beta)形式推出,經過數月的測試與優化,終於在2025年3月
含 AI 應用內容
#Arm#Google#Windows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遊戲產業中,吸引玩家的第一道關卡不是畫面或玩法,而是遊戲名稱。一個好的名字能瞬間傳遞遊戲的核心魅力,但近年來,越來越多開發者似乎陷入「標題焦慮」,用冗長詞彙和強行插入的冒號,硬生生將遊戲名稱變成令人困惑的密碼。 從《Intergalactic: The Heretic Prophe
在 2025 年 3 月 23 日的凌晨 1:21 PDT,Mojang 工作室剛剛展示了 Minecraft 的 Vibrant Visuals 更新,這標誌著這款自 2009 年問世、至今已有 15 年歷史的遊戲即將迎來一次視覺上的重大轉變。根據 Minecraft的官方公告,這一更新旨在顯著提
含 AI 應用內容
#Android#平台#Xbox
訓練有素的鸚鵡能模仿人類語言,常常逗得人們哈哈大笑,但你可能不認為牠們在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覺得牠們只是無意識地重複聲音,毫無理解。這種觀點在2025年3月19日刊登於頂尖期刊《自然》(Nature)的一項研究中被挑戰。 這項研究由美國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
含 AI 應用內容
#團隊#神經#細胞
本月早些時候,Fatshark 宣布了《Warhammer 40,000: Darktide》的最新更新即將到來,而現在,這一天終於到了!「Nightmares and Visions」(夢魘與幻象)更新於2025年3月25日正式上線,為我們這些身經百戰的Rejects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這次更新
含 AI 應用內容
#Xbox#等級#玩家
NASA 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又有新的重大發現。這次,它首次直接檢測到系外行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讓我們對宇宙深處的行星系統有了全新認識。這個發現發生在距離地球129光年的飛馬座HR 8799系統,一個年輕且充滿潛力的多行星系統。這個系統不僅有巨型氣態行星,還蘊含著地球生命不可或缺的氣
含 AI 應用內容
#木星#宇宙#氣體
就在今天,Google 正式宣布,其適用於 Arm 架構 Windows PC 的 Google Drive 應用程式已進入「正式可用」(Generally Available)階段。這款 Arm64 版本最早於2024年11月以測試版(Beta)形式推出,經過數月的測試與優化,終於在2025年3月
含 AI 應用內容
#Arm#Google#Windows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遊戲產業中,吸引玩家的第一道關卡不是畫面或玩法,而是遊戲名稱。一個好的名字能瞬間傳遞遊戲的核心魅力,但近年來,越來越多開發者似乎陷入「標題焦慮」,用冗長詞彙和強行插入的冒號,硬生生將遊戲名稱變成令人困惑的密碼。 從《Intergalactic: The Heretic Prophe
在 2025 年 3 月 23 日的凌晨 1:21 PDT,Mojang 工作室剛剛展示了 Minecraft 的 Vibrant Visuals 更新,這標誌著這款自 2009 年問世、至今已有 15 年歷史的遊戲即將迎來一次視覺上的重大轉變。根據 Minecraft的官方公告,這一更新旨在顯著提
含 AI 應用內容
#Android#平台#Xbox
訓練有素的鸚鵡能模仿人類語言,常常逗得人們哈哈大笑,但你可能不認為牠們在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覺得牠們只是無意識地重複聲音,毫無理解。這種觀點在2025年3月19日刊登於頂尖期刊《自然》(Nature)的一項研究中被挑戰。 這項研究由美國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
含 AI 應用內容
#團隊#神經#細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太陽的能源就是這麼來的,但能用來烤麵包嗎? 核融合是人類能源需求的終極解決方案。 它是潔淨能源,可以用普通元素充當燃料,沒有任何災難性熔毀的風險。那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不能效法太陽,而只能在實驗室做核融合實驗?
Thumbnail
有些小行星完全由金屬組成,例如:天然不鏽鋼、鎳、鐵等等。 這類金屬是非常好的太空建築材料,因為不同於石質材料,可以彎折、延展不斷裂。
DPP members and supporters, who are less informed about current trends, oppose nuclear power as an energy option despite techn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核能的產生、核裂變、核衰變、核嬗變反應、U-235的核裂變、連鎖反應、核能威力之謎,透過核能的簡介帶你進入核能的世界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核能電池的技術,在半世紀前就已經運用了,且運用在太空。輻射污染方面似乎不用過於擔心。不過,原子爐體積變小、數量變多,核擴散的效率就會減弱。於是,為避免恐怖份子為非作歹,主要國家將核能技術控制得很嚴密。為此,必須適度誇大核能恐怖,即便不一定是真相。
Thumbnail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度過焦躁不安的一整周,學徒老人家我的不安感等比級數的襲來,自3/19寫了第一篇關於<巴克萊銀行:倉促撤退>的報告,看到市場上的機構法人有如大洪水、地震來臨前夕開始竄逃撤退。 海湖莊園協議 接著,在3/31與4/2兩天接著寫了川普與他的財經團隊在海湖莊園豪
Thumbnail
空單爆天量、技術指標超賣、情緒恐慌到極致:美股嘎空行情有機會啟動嗎? 重點摘要: 技術面極度超賣,反彈條件醞釀中,但尚未明確止穩 SPY 與 QQQ 的重要指標,如MACD、KDJ、RSI等指標進入極端超賣區,但尚未出現底部鈍化或明確反轉訊號,技術面仍屬空方主導。 連續出現跳空缺口,空方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太陽的能源就是這麼來的,但能用來烤麵包嗎? 核融合是人類能源需求的終極解決方案。 它是潔淨能源,可以用普通元素充當燃料,沒有任何災難性熔毀的風險。那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不能效法太陽,而只能在實驗室做核融合實驗?
Thumbnail
有些小行星完全由金屬組成,例如:天然不鏽鋼、鎳、鐵等等。 這類金屬是非常好的太空建築材料,因為不同於石質材料,可以彎折、延展不斷裂。
DPP members and supporters, who are less informed about current trends, oppose nuclear power as an energy option despite techn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反核理由幾十年未變,但科技飛快的演變似乎帶來了長夜將盡前的一點曙光。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核能的產生、核裂變、核衰變、核嬗變反應、U-235的核裂變、連鎖反應、核能威力之謎,透過核能的簡介帶你進入核能的世界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核能電池的技術,在半世紀前就已經運用了,且運用在太空。輻射污染方面似乎不用過於擔心。不過,原子爐體積變小、數量變多,核擴散的效率就會減弱。於是,為避免恐怖份子為非作歹,主要國家將核能技術控制得很嚴密。為此,必須適度誇大核能恐怖,即便不一定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