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是快10年前,WorkingHoliday還有好多好多討論的時候,我也曾經是一份子,也不是真的有多大的想像,就是跟風仔想跟著去走走一回,然後在那裡看到黑暗的、嫉妒的、懶惰的、不夠獨立的、軟弱的自己,但也見識自己的隨遇而安、樂觀、還有光明的那一面,WorkingHoliday是一個絕對高度彈性的過程,也是我從小到大沒有意識到人生可以這麼沒有包袱的一個段落。
真的是,人生請自己規劃
從下飛機的那一刻開始,每一次上車就是一個選擇,上車出發某一個小鎮生活,然後在小鎮裡選擇某一個工作,你會開始找各種的當地app,看看是否需要一台車,或者需要一些生活用品,然後要考慮是否要集二簽,這會限制你能選擇的工作範圍。
除了現在的工作,你可能無時無刻都在收集資訊,有沒有下一份工作可以前往的地方,又或者,現在的工作可以怎麼延續,再從每天遇到的人嘴裡認識更多自己的現況,然後想你可以怎麼做,同時學著排除一些危險,但又要保持開放的心胸接受各種人事物,以確保你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裡可以活得更安穩,你會做錯,但沒辦法,我們只能在過程中慢慢篩選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在20幾歲的年紀,對我來說一切都太彈性地在選擇。
再遠一點,你可以考慮自己要不要換一個地方過往後一生,只要取得身份,方法很多,正規、偏門都行,你可以考慮自己要在一個地方停留多久,也可以考慮自己要成為哪一種人設,或者就是交交朋友,就當旅行一年,其實一點都不複雜,複雜的是從小我們身上的框架就太多了。
差點快忘記了那套彈性的作法
從回來到現在,還有一直持續聯絡的夥伴,在台灣的我們固定聚會,不在台灣的我們一年一度約著去旅行。後來,會發現人的本質真的很神奇,在WorkingHoliday的時候,因為太多變動跟未知數,其實多多少少自己都不像自己認識的人,更易碎或更強勢,有時候強烈的自我保護,也可能太具有彈性,等到回歸生活,一切又是另一個風景。
今年與澳洲的香港夥伴一起來場沖繩的小旅行,在WorkingHoliday結束之後,她留在澳洲讀書、工作,也即將拿到身份,短短8年的時間,我們的人生走往完全不一樣的路徑,我回到台灣在同一家公司待了8年,年復一年,我有了一點職稱,然後我的人生藍圖長得越來越像課本裡的樣子。可是,只要稍稍有一個支線不對,我就會非常焦慮,然後不知所措,似乎忘記其實有很多班車可以選,選了就可能會找到不同風格的小鎮,可能是牛仔的部落,也可能山頂上的獨居小村落,這世界真的還很大。所以現在是不是,稍微偏無聊了?
這樣想的時候,就一點都不焦慮了。
結尾很雞湯
每年一度的見面,都會讓我再次回想起什麼是彈性,在8年前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旅程,又往前開了一段又一段,然後我們越來越不一樣,偶爾,我們停下來成為互相的課本,分享不同的風景,在自己的旅程之外,也感恩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我不喜歡用充電旅行來表達每次休息出去玩的理由,因為沒有一次旅行真的是在休息吧?只有看到不同風景的時候,才真的有感覺充電的真諦吧?
如果再回頭看一次那段旅程,我還是很感謝,身為小國小民的孩子,澳洲的大山大景是生活中沒有的,非常具有彈性的可能性也是一直以來的教育環境沒有的,旅途中遇到的人,更是最精彩的故事,那是真的走出舒適圈的一段,曾經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費。
2025/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