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許多人的夢想,但買房之後,你知道除了房貸之外還有哪些成本嗎?很多人只計算了購買時的花費,卻忽略了持有房地產期間的各種支出。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解析在台灣持有房地產期間需要負擔的成本,讓你完整你的財務規劃,安心擁有自己的家。
如果你是透過貸款購屋,每個月需要負擔的房貸利息便是持有成本的主要部分。利率會隨著市場波動而有所變動,因此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還款方式,避免超出負擔能力。
現行房貸利息,因第七波金融管制及加強金檢的狀態下,普遍來到2.3%~3%,算是台灣近10年來,比較高的利率了,以後若是有調降的狀態,請記得利用轉貸或跟銀行主動要求調整,因為目前筆者在實務上碰到的狀態,通常是利率漲的時候,銀行會相當積極,但當碰到利率下降時,卻沉默不語。
另外在寬限期的應用( 只繳利息,不還本金 ),請謹慎計算自己的還款能力,因為房地產最近的迴轉周期大約落在半年到一年,所以如果因寬限期壓力過大,要以售屋方式來解放財務壓力,這部分可能不是你想像的快速。
在台灣,每年五月需繳交房屋稅,而每年十一月則需繳納地價稅。房屋稅依房屋的用途與建物的評定價值而有所不同;地價稅則依據土地公告地價計算,持有土地價值越高,所繳的稅額也就越多。
最近政府有推動囤房稅2.0,所以要注意,自身戶籍的登記狀況,避免多繳稅。
如果你購買的是有管理委員會的大樓或社區住宅,每個月需支付管理費用,費用大約是每坪80~120元( 屋齡較大的社區,可能會較低 ),這筆錢用於公共設施維護、保全、清潔等服務。此外,房屋老化後還可能面臨額外的維修與保養費用,必須做好長期的預算規劃。
許多銀行在核准貸款時會要求購屋人投保火險與地震險,這項費用通常每年繳納一次。雖然保費相對不高,但也是持有房地產時需要注意的一筆固定支出。
總結而言,持有房地產的成本並不只是買房當下的支出,更涵蓋房貸利息、稅金、管理維護與保險費用、裝修及維修等項目。建議購屋前,先了解這些隱藏成本,做好完整的財務規劃,才能輕鬆享受舒適的居家生活。
有更多房產相關問題嗎?歡迎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果有需要服務的,也歡迎私訊我,我會盡快回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