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張先生,是一名資深工程師,每天坐在辦公室裡12小時以上,三餐常常隨便解決,壓力大,作息不正常,逐漸養出一圈不容忽視的啤酒肚。
某天他站上體重計,數字跳出來的那一刻,他對著鏡子裡的自己發誓:「不行,我真的要開始運動了!」
於是他報名了健身房,開始學習飲食控管,也在網路上查到:若想在運動中有效增肌,蛋白質補充非常重要。於是他跟著風潮買了熱門品牌的乳清蛋白粉,信心滿滿地展開健身人生的新篇章。
但三天後,他幾乎是扶著肚子走進診所。
「我是不是腸胃炎了?怎麼一喝蛋白粉就拉肚子?」
醫生聽完他的描述,只是微笑點頭:「這不是腸胃炎,是乳糖不耐。」
在亞洲人,特別是東亞地區,乳糖不耐症其實非常常見。根據統計,大約 80% 到 90% 的東亞成年人在成年後,體內負責分解乳糖的酵素——乳糖酶(Lactase)分泌會大幅下降,導致喝牛奶、吃乳製品後出現腹脹、放屁、腹瀉、甚至腸胃絞痛等反應。
這並不是「你比較弱」或「體質不好」,而是一種正常的遺傳機制:我們的祖先不像西方民族長期與牧牛文化共存,自然無需演化出高乳糖耐受力。
乳清蛋白雖然來自牛奶,但分為不同等級,像是濃縮型(WPC)保留的乳糖量較高;分離型(WPI)雖去除了大部分乳糖,仍可能含微量;水解型(Hydrolyzed)則是最容易吸收、乳糖含量最低,但價格也較高。
然而,對於乳糖非常敏感的人來說,即使是分離型的乳清蛋白也可能造成不適,這時,植物性蛋白粉就成為更友善的選擇。
在過去,提到蛋白粉,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健身房裡的那罐大桶裝乳清,充滿肌肉味。但近年來,植物性飲食的興起,讓蛋白粉也有了更多元的面貌。
蛋白粉依來源大致可分為三類:
對乳糖不耐症患者、吃素者、腸胃敏感族群來說,植物性蛋白(Plant-Based Protein)不僅是替代選項,往往也是更適合長期攝取的溫和解法。
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其中「9種必需胺基酸」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攝取。
所謂「完全蛋白」就是含有這9種胺基酸的食物。大多數動物性蛋白(如肉、蛋、乳)屬於完全蛋白;而植物性蛋白常常缺少1~2種,但只要搭配得當,仍可達成全面補給。
重點在於:不用每一餐都吃到完全,只要一整天的飲食有做到搭配,就足夠支持身體的需求。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營養師鼓勵「多元蛋白來源」,而不是只盯著單一數據。畢竟,我們吃的不是單一營養,而是整體生活的平衡。
其實,蛋白粉不是「喝越多越好」,而是要「喝得剛剛好」與「喝得對時間」。以下是幾個常見建議:
不建議在消化不良、腸胃不適時喝蛋白粉,尤其乳清類型,以免加重負擔。
如果你也像張先生一樣,剛起步就被腸胃打敗,請別急著否定自己。
不是你不適合健身,也不是你天生體弱,只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蛋白質不是只有乳清這條路。世界很大,蛋白的來源也很多,你總會找到那一種,不讓你腹瀉、也能默默陪你累積力量的選擇。
選擇營養品,不是選擇比別人快,而是選擇活得更舒服、更可持續。
營養不是改變體重的工具,而是你活得更自在的溫柔幫手。
願你在補充營養的過程裡,不只是養肌肉,也學會照顧情緒、不勉強、不焦慮。
願我們在每一次健康選擇中,都能更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由衷地說一句:
「原來,我也值得被溫柔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