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Adolescence》一劇有深深的感觸。這齣劇以一宗駭人聽聞的校園悲劇為開端:一名年僅13歲的少年,竟然親手殺害了與自己同齡的女同學。劇情雖然震撼,卻真實地反映了現代青少年所面臨的嚴重問題,尤其是校園欺凌的陰影以及青少年之間溝通與表達的困境。
首先,這個事件的核心是青少年內心世界的扭曲與失落。少年時期的我們,內心其實是極度敏感而脆弱的。我們渴望認同,尋求歸屬感,若長期處於負面的環境中,這種渴望便可能轉化成極端的行為。劇中的少年並非天生的犯罪者,而是在校園欺凌環境的長期影響下,逐漸迷失了方向,最終走向悲劇。他的內心充滿了孤立感與無力感,因為在青春期階段,我們對外界的資訊、情緒特別敏銳,也特別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劇中的校園環境滿佈各種欺凌事件,從語言上的嘲弄到肢體上的暴力,甚至在網路社交平台上亦充斥著言語攻擊與霸凌行為。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層出不窮的。劇作家以真實而尖銳的方式,呈現出校園欺凌對青少年心理造成的傷害與創傷,並提醒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當校園成為充滿敵意與壓迫感的空間,年輕人便難以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可能採取激烈的手段來掙脫困境。此外,本劇也涉及青少年如何利用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的特殊語言,來建立自己的認同感與群體歸屬感。劇中的少男少女們使用著大人難以理解的網絡語言,這些語言帶有隱喻、暗示或是特殊的意涵,唯有同齡人才懂得解讀。他們透過這種方式,形成自己獨特的溝通模式與次文化圈子,試圖與成人的世界區隔開來,從而表達自己的叛逆與獨立。然而,這樣的語言有時也容易成為欺凌的工具,或是隱藏心理問題的遮罩,造成更深層次的誤解與傷害。
透過觀看這齣劇,我深刻認識到青春期是個充滿矛盾與挑戰的階段。這個時期的我們一方面渴望被認同,另一方面又想要突顯自己的獨特性,與成人世界劃清界限。我們可能在某個時刻受到某本書、某個偶像或某個群體強烈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極可能塑造我們未來的人格與價值觀。當我們的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正面的引導與關注,便可能誤入歧途,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發生。
因此,透過這齣劇,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成人世界對青少年是否給予足夠的關懷與理解?校園環境是否真正安全與健康?社交媒體上的青少年文化是否得到正確的認識與引導?這些問題都是當下社會必須認真面對的課題。唯有透過深入理解與適當的引導,才能避免類似《Adolescence》劇中所描繪的悲劇再次發生。
我相信,每位觀眾在看完這齣劇後,都會對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與校園欺凌問題,有更深一層的理解與反思。這也是《Adolescence》這齣劇最深刻的意義與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