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顫消融術後的抗凝血決策:目前對於成功接受心房顫動 (AF) 消融術後的患者是否應停止口服抗凝血劑 (OAC) 仍是電生理學領域的一大難題。儘管術後可能不再有 AF 症狀,但實際 AF 發作情況難以完全掌握。
- 左心房消融可能造成血栓前狀態。現行建議依 CHADSVASC 評估是否繼續 OAC,但缺乏數據支持。近期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停止 OAC 組的血栓栓塞事件風險較高,但出血風險較低。然而,該研究的基線差異很大。在低風險且消融後無 AF 的患者中,血栓栓塞發生率極低。
- 無症狀 AF、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或左心房擴大的患者停止 OAC 可能風險更高。OCEAN 試驗 (Rivaroxaban vs. Aspirin) 的結果值得期待,但可能面臨樣本數不足的問題。
- 重新審視「吸菸悖論」:許多研究聲稱在心肌梗塞 (MI) 患者中發現「吸菸悖論」,即吸菸者短期預後較好。然而,這很可能是共線性偏差 (collider bias) 所致,因為發生 MI 的吸菸者通常更年輕且合併其他風險因素較少。一項長達 10 年的追蹤研究顯示,調整其他因素後,吸菸與較差的心血管預後顯著相關。因此,「吸菸悖論」很可能是假象。
- 慢性完全阻塞病灶 (CTO) 的介入治療:儘管 CTO PCI 技術進步,但多項試驗 (DECISION-CTO, EURO CTO, EXPLORE, ISCHEMIA 子研究) 並未顯示其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優於藥物治療。ISCHEMIA 試驗的子分析顯示,CTO 患者的侵入性治療並未改善預後。儘管成功血運重建的患者預後看似較好,但這種分析存在偏差。目前證據仍不支持常規進行 CTO PCI 以改善預後,需等待更多試驗結果,例如 ISCHEMIA-CTO 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