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力從不是計算快,而是思考會轉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嗨,我是 Vivian 老師,目前在 Elite Prep 唯安特美語擔任教育顧問,長期陪伴 6 到 14 歲的孩子與家庭,一起走過學習與成長的每個關鍵時刻。

在這段旅程中,我經常聽見家長問我:「老師,我家孩子數學好慢,是不是沒遺傳到數學腦?我以前也數學不好,是不是他也沒什麼希望?」

這句話聽起來像是詢問孩子的能力,實際上,我聽見的是一份無聲的焦慮——關於「基因的宿命論」:如果我不會,我的孩子是不是也只能接受「不會」的命運?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這個常被誤解的主題:

數學力從不是計算快,而是思考能不能轉彎。

孩子不是數學不好,而是還沒找到他「看得懂、想得通」的方式。而這一點,遠比你想像的還重要。


🧬 數學是天生的嗎?研究怎麼說?

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家就是不擅長數學。」但研究其實提供了更全面的觀點。

​研究顯示,數學能力的發展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遺傳因素確實在數學能力中扮演一定角色,但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 ​因此,孩子的數學表現更多來自學習歷程、家庭支持、情緒安全感與教學方式。​

簡單來說,天賦可能是一扇窗,但真正決定孩子能否跨出去的,是窗外的梯子是否穩固—也就是我們為孩子提供的學習環境和支持。​

這句話我特別有感,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曾經「補了很久卻還是不會」的孩子。​


我的故事:從「補習補到怕」的孩子,到在美國學會數學的人

我從小就是補習班的常客。國小那幾年,數學題目只要一超過兩行,我的腦袋就像斷線一樣。

我的爸媽很努力,每天載我上下補習班、買練習本、請家教……但無論怎麼練,我就是不懂。

我越來越懷疑:「是不是我真的沒有數學腦?」

直到後來,我去美國求學,人生第一次,遇到了一位真正「看見我怎麼學」的數學老師。

沒有逼我練速度,也不強調標準解法。他花時間觀察我怎麼想、用教具和圖像幫我重建概念,還告訴我:「計算機是工具,你的任務是理解它在幫你做什麼。」

我第一次覺得:原來數學不是被解出來的,是被「看懂」的。

在那樣的學習環境中,我不再被要求快,而是被鼓勵「想清楚」,甚至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拆解題目。

從那之後,我從原本跟不上的那個人,慢慢找回自信,甚至開始享受學數學。

不是我突然變聰明了,而是—我終於遇到了一種教學方式,願意走進我腦袋的路徑,而不是要我硬去套用別人的步伐。


我是視覺型學習者👁️ 我需要「看見」才能「想懂」

我是一個典型的視覺型學習者。這代表我必須透過圖像、操作、空間感,來幫助自己理解抽象的概念。

我還記得小學學分數時,完全搞不懂為什麼 1/2 + 1/3 不能直接等於 2/5。怎麼看都覺得它們就是兩個數字,為什麼不能加?

後來老師送我一組分數教具,—幾塊圓形紙板被切成不同等份。我用 1/2 與 1/3 拼在一起,發現它們拼不起來,那一瞬間,我終於明白:這兩個「單位」根本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

那次段考我考了一百分。但最深的印象不是成績,而是我在考試時回想起手上拿著教具拼湊的畫面。

我那時終於體會到:不是我不會,是我需要不同的方式來學習。

這份體會,也成為我日後教育路上的一份承諾—我想成為那個能幫孩子「看見」的老師。


在實驗現場,我再次看見「理解」與「應用」的斷層

這幾年我常帶孩子進行 STEAM 實驗課程。一次,我們進行一個飲品配方的實作活動,要孩子用量杯倒出 1/2 杯水。

這聽起來很簡單吧?畢竟「1/2」是課本上小一小二就教的內容。

但當我請孩子自己操作時,出現了一個非常震撼的畫面:

幾個孩子站在量杯前面,一臉茫然,不知道要對哪條線、也不知道「1/2 杯」到底倒多少才算。

我問:「你們不是學過分數了嗎?」

他們說:「有啊,我知道 1/2 是一半。」

但當這個概念從紙上跳進真實生活,他們卻完全不知道怎麼做。

我那一刻更確信一件事:

學會,不代表看懂;會寫答案,不等於能應用。

而真正有價值的數學力,是能「在生活中活用」的那一種。


數學力,不是速度,而是轉彎的能力

我常跟家長說:數學力其實就是「轉彎力」。

我們誤以為算得快就是數學好,其實未必。

很多孩子能熟練套公式、心算超快,但題型一變,就完全失去方向;相反地,有些孩子速度慢,但思路清晰,能步步拆解、找到核心。

這種能「轉彎」的能力,比任何解題速度都來得珍貴。因為它意味著:孩子真的理解了。

在教育心理學中,這也叫做「彈性思維」:一種遇到難題時,不會卡住,而是願意換個方向再試一次的能力。


家長能做的,不是教公式,而是陪他轉彎

你不需要是數學高手,也能幫助孩子建立這種思考力。這裡有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式:

✅ 1. 問他「你怎麼想的?」不是「為什麼錯了?」

幫助孩子整理思考過程,比糾正答案更有價值。很多時候錯誤的背後,藏著還沒連結起來的概念。

✅ 2. 鼓勵慢思考,而非搶快答對

讓孩子知道:「慢慢想沒關係,我陪你一起找方法。」這會讓他不怕嘗試、不怕錯。

✅ 3. 把數學帶進生活裡,讓它變得可看、可用、可理解

在煮飯時計量食材、玩桌遊時計分策略、在超市讓他算找零錢……這些比練100題還能養出真實的數感與邏輯。


給每一位家長的一句話:孩子不是不會,而是還沒遇到對的方法

如果你家孩子數學不強、學得慢、甚至對題目充滿恐懼,請你不要急著說:「他大概沒遺傳到吧。」

他可能只是像當年的我—在錯的方法裡努力太久,累了、怕了,但他其實,沒有放棄。

只要有人願意慢下來、陪他找到屬於自己的理解方式,哪怕現在落後,也可能在某一天,突然看懂、突然追上,甚至走得比任何人都遠。

我就是那個例子,而你的孩子,也可以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ivian 雙語 X STEM X PBL教育經驗談
4會員
32內容數
Hi! 我是Vivian,目前是Elite Prep唯安特美語的教育顧問,專注6-14歲孩子的英語提升。當年我在美語機構工作,驚見六年級文法亂…身為家長,是否擔心孩子英文停滯? 別擔心!這裡,我分享簡單實用的ESL技巧與親子共讀秘訣,常常疑惑不知道該怎麼做?怎麼選補習班嗎?快加入我吧,陪孩子自信說英語!
2025/04/20
孩子沉迷手機?別只會禁止!Vivian老師從自身經驗及案例分享,指出孩子手機成癮的真正原因,並提出透過「多巴胺戒斷」方法,引導孩子重新找回生活中的快樂,培養內在動機。從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出發,強調「真實參與」的重要性,並建議家長創造安全、有選擇、尊重節奏的環境,陪伴孩子一起重啟快樂開關。
Thumbnail
2025/04/20
孩子沉迷手機?別只會禁止!Vivian老師從自身經驗及案例分享,指出孩子手機成癮的真正原因,並提出透過「多巴胺戒斷」方法,引導孩子重新找回生活中的快樂,培養內在動機。從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出發,強調「真實參與」的重要性,並建議家長創造安全、有選擇、尊重節奏的環境,陪伴孩子一起重啟快樂開關。
Thumbnail
2025/04/1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手機成癮,重點不在於禁止手機,而在於降低刺激、重建生活節奏,讓孩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從而獲得真正的滿足感與掌控感。文章提出了三大原則:用低刺激高參與的活動替代手機快感、改變溝通方式從命令轉為共同設計,以及陪伴孩子重新體驗緩慢的快樂。
Thumbnail
2025/04/1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手機成癮,重點不在於禁止手機,而在於降低刺激、重建生活節奏,讓孩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從而獲得真正的滿足感與掌控感。文章提出了三大原則:用低刺激高參與的活動替代手機快感、改變溝通方式從命令轉為共同設計,以及陪伴孩子重新體驗緩慢的快樂。
Thumbnail
2025/04/18
孩子手機成癮問題日益嚴重,成因並非單純自制力不足,而是多巴胺獎賞機制失衡造成大腦失控。本文透過案例分享,說明如何透過「多巴胺戒斷練習」協助孩子擺脫手機成癮,找回生活真實感。
Thumbnail
2025/04/18
孩子手機成癮問題日益嚴重,成因並非單純自制力不足,而是多巴胺獎賞機制失衡造成大腦失控。本文透過案例分享,說明如何透過「多巴胺戒斷練習」協助孩子擺脫手機成癮,找回生活真實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昨天是ABC小朋友上課的第一天,真是把我們三個老師搞得哭笑不得🤣° 早上老師幫他上數學的時候,我們發現孩子看不懂中文,需要用英文解說題意,這孩子非常的smart,解說之後立馬可以作答,這時姊姊鬆了口氣,慶幸自己是留英回來的° 中午之後則是正音課程開始,跟這孩子講中文真的是雞同鴨講,
Thumbnail
昨天是ABC小朋友上課的第一天,真是把我們三個老師搞得哭笑不得🤣° 早上老師幫他上數學的時候,我們發現孩子看不懂中文,需要用英文解說題意,這孩子非常的smart,解說之後立馬可以作答,這時姊姊鬆了口氣,慶幸自己是留英回來的° 中午之後則是正音課程開始,跟這孩子講中文真的是雞同鴨講,
Thumbnail
這是我的教學經歷。請容許我在這打個小廣告。 大家好,我是新勢力家教工作室的國中小數學老師──哲軒。 國二數學,在國中數學的學習中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第三冊進入“無理數”的部份,第四冊開始有“幾何”的單元出現。
Thumbnail
這是我的教學經歷。請容許我在這打個小廣告。 大家好,我是新勢力家教工作室的國中小數學老師──哲軒。 國二數學,在國中數學的學習中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第三冊進入“無理數”的部份,第四冊開始有“幾何”的單元出現。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數學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l   孩子上課不專心時,試著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責備,而是以夥伴的角度去提醒,並同時將提醒延伸到其他的孩子,例如:阿昊上課不專心時,Tony老師直接說:「昊恩你要跟我有默契啊,該認真就要認真,其他人也是喔!」就繼續接回課程了。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數學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l   孩子上課不專心時,試著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責備,而是以夥伴的角度去提醒,並同時將提醒延伸到其他的孩子,例如:阿昊上課不專心時,Tony老師直接說:「昊恩你要跟我有默契啊,該認真就要認真,其他人也是喔!」就繼續接回課程了。  
Thumbnail
新學季第一堂數學課,我在Tony老師和孩子的對話中看見他如何走進孩子們的心
Thumbnail
新學季第一堂數學課,我在Tony老師和孩子的對話中看見他如何走進孩子們的心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國中時,女兒資質駑鈍,常常很難理解課本文中意思,班導有天把她叫過去,覺得她數理英都沒甚麼問題,為何國文念的這麼痛苦還理解不了。 女兒說:因為我有閱讀障礙。
Thumbnail
國中時,女兒資質駑鈍,常常很難理解課本文中意思,班導有天把她叫過去,覺得她數理英都沒甚麼問題,為何國文念的這麼痛苦還理解不了。 女兒說:因為我有閱讀障礙。
Thumbnail
V同學生物大考32分, 離他的標準70分,一半都不到…… 小老師收來錯題訂正, 忍不住碎唸:「老師,又是V沒交!我們老師說要放棄V了,因為他爸媽要老師不要再管他,說要放棄他。他超會拖的⋯他沒救了!」 ▪️ 『我們討論一下考試標準,好嗎?』 下課離開教室前, 無意間聽
Thumbnail
V同學生物大考32分, 離他的標準70分,一半都不到…… 小老師收來錯題訂正, 忍不住碎唸:「老師,又是V沒交!我們老師說要放棄V了,因為他爸媽要老師不要再管他,說要放棄他。他超會拖的⋯他沒救了!」 ▪️ 『我們討論一下考試標準,好嗎?』 下課離開教室前, 無意間聽
Thumbnail
莉莉的孩子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發現傳統面對面補習無法滿足需求。通過陳秋君老師的學習系統,他在空閒時間獨立學習數學,獲得即時反饋,減輕壓力並有更多時間參與其他活動。對未來教育趨勢的看法,提到科技與教育機構、家長的同步與支持的重要性。
Thumbnail
莉莉的孩子在忙碌的高中生活中,發現傳統面對面補習無法滿足需求。通過陳秋君老師的學習系統,他在空閒時間獨立學習數學,獲得即時反饋,減輕壓力並有更多時間參與其他活動。對未來教育趨勢的看法,提到科技與教育機構、家長的同步與支持的重要性。
Thumbnail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科目,對許多學生來說,數學卻是一個令人頭痛的難題,甚至是一個噩夢。本文講述了一個母親的故事,她的兒子凡凡原本害怕和討厭數學,直到一位數學老師的出現,凡凡的數學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開始對數學產生了好奇和興趣。
Thumbnail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科目,對許多學生來說,數學卻是一個令人頭痛的難題,甚至是一個噩夢。本文講述了一個母親的故事,她的兒子凡凡原本害怕和討厭數學,直到一位數學老師的出現,凡凡的數學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開始對數學產生了好奇和興趣。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