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說,這本書超級好看。
這是去年出版很紅的書籍,作者是華頓商學院教授,出版過《給予》、《逆思維》等暢銷書,這本書想討論的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有非凡成就,除了天賦和持續練習外,「品格」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價值觀」才能讓你獲取成功,即便經歷了相當艱辛的過程。
▋比起天賦,成就更來自於「品格」
什麼是品格?書中講述的是一種價值觀,也就是你在『嚮往的目標上建立正確的心態』,這種心態能讓你在不斷失敗和犯錯的過程中,向失敗學習並成長,失敗並不代表遠離目標,而是讓你離目標更靠近。
▋追求不適感:刻意失敗
所以失敗是前往目標的必經之路,你可以鍛鍊自己面對失敗的心態,比方說認知到自己要完成一件事,可能起碼會經歷4-5個犯錯。
書中舉了語言學習的例子,很多人過去學語言都是讀教科書做好準備後才願意開口,原因是怕講的不好而造成尷尬和誤解;但學習語言是為了溝通,溝通這件事不用準備的很好才開始,而是要能夠傳達自己的想法。
透過大量的和人對話,不害怕犯錯的尷尬,讓這些練習成為溝通順暢的養分,才是學好語言的捷徑;所以當你要學好語言,你可以盡量去表現和犯錯。
▋完美主義者的心魔:進步阻礙
學習更要避免「完美主義者」的心態,因為追求完美的人會害怕犯錯,然後糾結無關緊要的細節上,甚至會迴避各種不熟悉狀況,進而沒辦法往前進步;更糟的是,會因為犯錯而自責和後悔,卻不是吸收教訓,也就讓錯誤沒辦法成為成長的養分。
這就是心態的建立,如果只是一味想要降低目標,讓自己看起來完美而避免犯錯,就會成為前往下一步的阻礙。
▋抵抗練習時的煩悶:刻意玩樂
再來書中提到一位音樂家在回答自己如何克服漫長的練習時,提到她時常切換樂器來練習,讓自己享受不同樂器間的新鮮感而避免煩悶。
這是作者提到的重要概念:「刻意玩樂」,之前讀過類似的書《刻意練習》,提到成功的人必然都累積了一定的練習時間,但練習過程必定是無聊的,所以你必定要在練習中導入新奇和特殊性。
如果你感到厭煩,這一定是正常的,並不代表你一定在這件事上沒有興趣,但你可以透過類似建立玩樂的關卡來增加趣味性,重新設計你的工作,來持續整個練習過程。
▋卡關時,繞道也是前進
而當你持續努力,卻發現有無法突破的瓶頸時,該怎麼辦?
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沒有人會走一樣的路到達終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路線,不一定你花一樣時間就有和其他人一樣的成果;所以當你卡關時,不要只尋求單一的協助,可以多找幾個專家來尋求協助。
書裡也建議要找一個副業或興趣來經營,因為當你卡住時,勉強自己持續在同一件事上努力只會徒增痛苦,中斷一下從事副業能幫助你有新的想法,同時這些非本業帶來的小成就也讓你更有自信的回歸本業。
▋結論
總結來說,我覺得這本書給我的重要回饋是:當你要經營一項事業或成就,你必須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積極」的心態,從而不害怕犯錯和繞路的發展,不斷修正自己,往目標前進。
關於主動積極,書裡也提到「教學相長效應」,也就是「當我們給別人建議時,往往都是對自己來說最好的建議」,因為你曾經思考過,並且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所以當你卡關時,也不妨以第三人角度向自己尋求建議。
之前讀過《刻意練習》,提到與其『持續練習一萬個小時』,不如找到「適當的練習方法」,這本則是偏向「練習心態的建立」,我覺得可以交互比較閱讀,將能夠幫助自己收穫更多;總之,這本書相當推薦購入,之後有機會也會想讀讀看作者的其他書。
隱性潛能,作者亞當・格蘭特,圖片來源博客來網站及作者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