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裡,除了魔戒本人可能參考了真實存在的盧恩魔戒之外,近期上線的《魔戒:洛汗人之戰》(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War of the Rohirrim) 更是以古北歐文學罕見的非男性角色「盾女」作為關鍵角色展開。但,《魔戒》中的盾女、傳奇中的盾女與史實中的盾女,是一樣的嗎?

盾女不是女武神,雖然有時候很像
在古北歐文化中毒以前,異教人第一次「女武神」(valkyrja) 接觸,想得起來的只有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的〈女武神進行曲〉(Walkürenritt),那時開始,對女武神的印象都是會騎著馬在天空飛。
但是,盾女大致上是不會飛的,她們是人類;言下之意,是在說女武神簡直不是人嗎?對。
女武神嚴格意義上是神靈。基本上,她們是不用打架的,只管把在戰場上死得漂亮的很角色帶回去給奧丁 (Óðinn) 即可交差;甚至,她們被言明禁止干涉人類之間的戰鬥,畢竟讓該死的猛人沒妥妥死掉,根本是在跟老闆奧丁的生意對著幹。
我猜測,人們普遍容易把盾女和女武神搞混,除了兩者都有戰士形象之外,還有古北歐詩歌裡親自演繹了兩者概念的曖昧性。以下出自北歐神話原典的《詩體埃達》(Poetic Edda) 的短詩〈騎向冥府的布倫希爾德〉(Helreið Brynhildar) 第 3 節:
…þótt ek værak í víkingu; ek mun okkur æðri þykkja, hvars menn eðli okkart kunna.
…即便我曾經征伐於維京行動;人們皆知我族的血脈,我等更是尊貴。
這段話出自 A 咖女武神布倫希爾德 (Brynhildr),她自陳做過一陣子維京人,也就意味著她曾經以戰士之姿親臨戰場,幾乎無異於盾女。叛逆的女武神儘管不只一例,在其他古典文獻中,兩者還是有差異;和人類密界接觸的超能力者,多半是女武神在斜槓盾女。

《魔戒:洛汗人之戰》的盾女
動畫中登場有兩個盾女,作為盾女前輩的歐爾文 (Olwyn) 與後起之秀的黑拉 (Héra),兩人都是《魔戒》奇幻世界觀中的洛汗國 (Rohan) 盾女。
在原作中,另一個自稱盾女的角色是埃歐文 (Éowyn),是《雙城奇謀》(The Two Towers) 與《王者歸來》(The Return of the King) 裡的角色,她透過偽裝成男性參與戰鬥,亦是洛汗國國王的女兒;不過,本次動畫作品中的盾女,是在那之前 200 年的故事。
《魔戒:洛汗人之戰》中,盾女作為洛汗國遠古的傳說,也作為實際存在的身份而存在,因此兩位盾女都不需要裝。劇情結構相似的部分,除了擅長戰鬥以及相稱於英雄的心理特質之外,還有「偏離性別框架」與「為了榮耀挺身」的經典元素。
實際上,這兩點也確實是古北歐文學中盾女的形象。

北歐神話與傳奇中的盾女
盾女 (skjaldmær),英文普遍翻譯為 "Shield-maiden",是由「盾牌」(skjǫldr) 與「少女」(mær) 組成;可別誤會,盾女沒有年紀限制,外貌是中年婦女的埃歐文也完全可勝任。
古北歐文學中的經典盾女,大概是《黑爾沃與黑德雷克薩迦》(Hervarar saga ok Heiðreks) 中的黑爾沃 (Hervǫr)。和《魔戒:洛汗人之戰》相似,她是國王唯一的女兒;她厭惡縫紉編織的「女人工作」,就愛射箭與盾劍,以及各種惹事生非。第 4 章說:
Hún gerði ok optar illt en gott, ok er henni var þat bannat, hljóp hún á skóga ok drap menn til fjár sér.
她做的壞事多過於好事,而當她被禁止的時候,她便遁入森林間,幹著謀財害命的勾當。
除了做過強盜,大致上脾性和《魔戒:洛汗人之戰》的女主角黑拉相似,沒在鳥社會期待地過活。黑爾沃後來還扮裝成男性,並化名 (Hiǫrvarðr),加入一支維京人的行列;就算了,還變成首領。順道去了趟亡父的墓葬,幹把寶劍 (Tyrfingr) 回來,繼續打打殺殺好幾年。
可惜的是,古北歐文學中所有盾女,撇開正職是女武神的那些超能力盾女,一般盾女到後來都會莫名突然想結婚生小孩,最終善盡某種女性的社會責任。
換言之,回到「正軌」。之後,她們便再也沒有拿起盾劍了。所幸《魔戒:洛汗人之戰》沒照抄這部分,善哉。
然而,關於盾女的故事,難道全是瞎編嗎?歷史上沒有盾女嗎?
歷史上真的有盾女嗎?
根據古北歐文學學者 (Judith Jesch) 的一項研究 (Women, War and Words: A Verbal Archaeology of Shield-Maidens),盾女 (skjaldmær) 一詞沒辦法追溯到長遠的詞源;要嘛是異教時代末期的新創詞彙,要嘛只是作者(基督徒)自行造字。
有可能是受到古典希臘羅馬文化中「亞馬遜女戰士」(Amazon) 形象的啟發,它原先主要用來描述於東歐與中歐出現的,參與戰鬥的女性,概念自斯拉夫語族 (Slavic) 的世界傳入,漸漸成為北歐地方對女戰士的定型表述。

不過,即便「盾女」恐怕僅止於文學上活躍的角色設定,若範圍涉及活躍於維京時代(8-11 世紀)的女戰士,考古學上也不是沒有線索,但也就僅止於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