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區都更煉金術:八箭齊發,重塑城市天際線!
你是否也曾駐足在台北中山區,感受那份新舊交融的獨特氛圍?當老舊建築與現代商業交織,一個醞釀已久的城市蛻變正悄然發生。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揭開「都更八箭」如何為中山區注入新生命,重塑這片黃金地段的繁華景象!
台北市都更政策長期備受關注,特別是針對屋齡超過30年的老舊建築,政府大力推動防災型都更及海砂屋重建專案,並祭出「都更八箭」政策,加速城市更新的步伐。數據顯示,去年全台核定80件都市更新案,台北市就佔了37件,累積至今已達1,029件。在政策推動下,危老案件數量也大幅成長,去年總案量逼近百件,總銷售金額約為2,600億元。
在都更政策的推動下,民生東路、松江路、敦化北路、南京東路一帶的金融商業區成為都市更新的熱點。目前共有12項大型都更案同步推進,更新後的總樓地板面積預計將超過10萬坪,蘊藏著強勁的開發動能。
臺北市政府提出的「都更八箭」政策,吸引民間企業及大型開發商積極參與,其中,中山區因優越的商業機能及交通條件,成為都市更新的重點區域。多家大型開發商及壽險公司相繼投入,包含大同大樓重建案、新光南東大樓、國泰建設大樓、國家企業廣場、上海商銀總部、陽信商銀總部、六福客棧重建、元大人壽大樓、國泰人壽松江路等指標案件。此外,台北大學也與宏匯企業攜手推動校地活化,涵蓋商辦、飯店及住宅等多元開發項目,中山女高南側都更案及台北市第一殯儀館搬遷後的開發計畫也備受關注。
中山區的都更危老案件數量在全市各行政區中占比最高,約占整體市場的兩成,顯示出開發商對該區域價值的高度信心。其中,中山區基隆河南側生活圈是重要發展區域之一,由宏築建設推動的「宏築臻玥」是2025年區域案量最大的指標案,總案量達60億元,歷經近20年整合後正式公開。該基地鄰近建國北路,周邊南京建國、民生敦北商圈商業機能發達,且捷運網絡完善,更新後的街廓將擁有綠化空間,降低高架道路對環境的影響,並與周邊多個頂級住宅相鄰,如「文華苑」、「華固樂慕」及「華爾道夫」等。
「宏築臻玥」為純住宅規劃,採用全坡道平面車位設計,由英國G.A Design團隊操刀公設,並預計取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主要規劃36至55坪住宅,其中55坪格局設計為雙主臥,以滿足高端住宅市場需求。
不只中山區,台北市其他區域也積極推動都更。以士林區為例,隨著環狀線東環段於2024年12月正式開工,預計2032年完工後,將大幅提升該區的交通機能。未來,劍潭站與士林站的TOD計劃也將逐步落實,融合周邊商業、居住與公共空間,預估年產值達1.8億元。此外,士林再生計劃將把士林紙廠轉型為12,000坪的複合式文創園區,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完善的生活機能。
在都更浪潮下,建商也紛紛轉型,積極導入ESG概念,透過綠建築認證、碳排管理等措施提升品牌競爭力。例如,都美機構深耕ESG已逾十年,從加強內部組織結構、優化流程制度及數位無紙化作業,到著重人才培育與環境永續策略,全面推動企業升級,並榮獲國家優良建商品質認證。都美機構董事長曹來春表示,將配合政府推動都市更新,積極佈局北市大同、士林、北投、萬華等區的都更與危老重建,目前五大指標個案總銷金額將突破新台幣200億元。
此外,品嘉建設集團也於2025年喬遷至「國泰中央商業大樓」,並與多家策略夥伴簽署MOU合作備忘錄,落實創新策略,並首次對外完整揭露18件都更案的最新進度,展現在都市更新領域的深度與廣度。
京城集團則不僅專注於提升建築品質,更積極順應時代潮流,推出多元化的客戶服務與社區活動,以深化品牌形象,增強與客戶的情感連結。近期,京城集團於京城新世界和京城天湖舉辦了一系列親子手作體驗活動,獲得客戶的廣泛好評與熱烈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