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寒流未退!建商硬撐推案,專家示警:2025上半年恐「凶多吉少」
儘管房市寒氣逼人,建商似乎仍不願放棄,硬著頭皮推出新建案。然而,專家指出,在整體經濟情勢不明朗下,2025年上半年的房市恐怕「凶多吉少」。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2月分數僅為41.8分,雖較1月微幅增加,但燈號仍維持代表衰退的黃藍燈,顯示房市寒流並未消退。
住展風向球的六大構成項目中,呈現「三升、一平、二降」的態勢:
* 上升:預售屋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來客組數
* 持平:議價率
* 下降:成交組數、待售建案數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2月因農曆年節假期結束,建商開始積極推案,帶動供給面指標上升。
2月新成屋戶數較前月大幅成長,從100多戶增加至500多戶,主要受惠於新北市三重區二重疏洪道左岸、桃園市小檜溪重劃區的百戶以上新案。儘管房市走冷,但這些先建後售案早已規劃興建,建商不得不推出。
預售屋推案量也較前月增加200多億元,達到600多億元。不過,與去年熱絡時期單月破千億元的推案量相比,回溫力道仍顯不足。指標個案包括台北市南港區的百億元商辦案,以及新北市中和區積穗生活圈超過50億元的新案。許多建商仍持保守態度,除了轉向329檔期,甚至有延後推案的打算,顯示傳統房市旺季的上半年恐怕難有起色。
需求方面,追蹤指標建案每週平均來客組數從1月的14組回升至17組,但與一般20多組,甚至房市盛況時期的30多組相比,仍有差距。更令人擔憂的是,平均成交組數每週僅1.1組,較前月進一步下滑,顯示買氣依然低迷,僅台北市文山區、新北市三重區的指標個案表現較佳。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市供需持續呈現背離走勢,難以停止的推案量導致2月待售建案數攀升至1178案,較前月增加近74案,創下2023年8月以來新高,回到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前的觀望案量,顯示銷售速度明顯減緩。其中,桃園市待售案增加尤其明顯,中壢區、龜山區、大園區、觀音區等地因投資氛圍消散,舊案去化不佳,新案又難以延後推出,導致大量體湧現,後續賣壓值得關注。
儘管市場期待降價,但開價與成交價之間的差距仍維持在一成以內。建商雖不再創高價,但也不願輕易降價,議價空間有限。台北市與桃園市的議價率稍高,但買氣仍集中在低價物件,顯示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提高。
陳炳辰分析,在當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銀行業者對房貸審核趨於謹慎,國際經濟局勢動盪也影響市場資金。儘管329檔期預計將有可觀的新案量,但主要受惠於個案拉抬,整體後市仍不明朗。
針對建商,陳炳辰建議可考慮以下策略:
2025年上半年房市仍面臨諸多挑戰,建商硬著頭皮推案的策略能否奏效,仍有待觀察。在市場寒氣未散的情況下,消費者應保持理性,審慎評估自身需求與財務狀況,才能做出最明智的購房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