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準備返鄉,原本想說能放空一下,
結果我光是整理行李,就折騰許久。
🕢 7點半起床,腦子還像爛泥,
就像插了充電線,結果插座沒插上🔌🫠
🍞 早餐隨便吃完,終於打起精神開始整理,
然後進入打包模式🧳:
🔸 手機三支(聯絡機、備機、工作用)
🔸 TourBox(可惜買太早,不然想換無線藍牙版)
🔸 電動牙刷 & 刮鬍刀(老家雖然也有 但就是用不慣)
🔸 筆記本 & 文具包(作業用小本本)
🔸 KOBO電子閱讀器(眼睛不想再被藍光弄殘👀)
🔸 SWITCH(九成不會開,純粹帶心安)
🔸 智慧手錶+行動電源+手機支架+袖套(到底是要幹嘛)
📂 剩下的數位檔案和文件,多虧有 Google 雲端和 Notion,
省下多帶外接硬碟的重量💾
照著清單整理完,有種感覺:
自己不像在準備返鄉,
而像是應對資源匱乏的戰術整備🎒
(聽起來很誇張,但其實是認真的)
「買個筆電不就好了?」💻
其實這個選項,不是沒考慮過。
但自己一直沒那麼想買筆電——
一來我原本就是桌機派🖥️,習慣那種固定座位+穩定輸出的節奏;
二來筆電的使用情境對我來說,只有在老家🏡
除非哪天我真的進入「數位游牧」的 LEVEL🛫
筆電對我來說才會變成必要設備。
但現階段買筆電, 對我只會變成「設備閒置的浪費📦」。
返鄉是與家人團聚和共度節日,
但在習慣自己一人掌控全部時間下,
回老家反而又要調整與重新適應🧩。
尤其當你有屬於自己的習慣流程📊,
而你也不想被瑣事打擾時——
這些平常慣用的工具設備就不只是準備,
而是用來維持「某種自我掌控感」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