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拯救的故事 9 第一次被不太認識的人照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住在加護病房的時候是我第一次被不太認識的人照顧。

要麻煩別人的時候,通常比較會跟熟悉的人要求。現在是必要被陌生人照顧,自然就感覺有點不好意思。

由於不能離開床,所以很多事情都只能在床上解決。像是吃飯,需要別人餵食,當時我剛開完刀,身上是有裝鼻胃管的,而且我手握不太住東西,還會抖抖的。

用灌食的還好處理,實體食物就很麻煩了。家人煮粥來,我想自己吃,卻因為手搖晃而導致粥翻得身上到處都是,然後被護理師警告,後續處理很麻煩,而要等餵食也會很久,也有可能餵一半離開去忙其他事,因為他們也不是只照料我一人,而是很多人,這真的是讓人難過。

但護理師還是很用心照顧我,雖然是不太認識的人但是是很專業的人。

因為在加護病房,會發生許多事,真的是平常不會想到的,在場的人都要很能隨機應變才行。

開刀後,我的臉並沒有變歪,只是左側面部不太能控制;左邊耳朵幾乎聽不太到,幸好還有右耳聽得見,而且是正常音量。真的很感謝醫生的仔細,才能得到這種結果。

一路過來算順利,接著要出加護病房了。

avatar-img
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棲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開刀完後躺在加護病房裡觀察。 醒來得知手術很順利,內心很開心,真是個好消息。醫生還說我體質很好。 總而言之,有種放下心中大石的感覺。真幸運自己還醒得過來!這陣子的煎熬都值得的感覺,因為結果是好的^^ 但愉悅的心情很快就過去了。 接下來在加護病房觀察的日子更是難過。 為了好好觀察病人,有在我
開刀前要禁食,所以我在晚餐過後快到禁食時間還有吃一些東西。 感謝一起住院的婆婆還給我一顆蘋果,祝我開刀順利!讓我在艱難時刻還能感受到一點點溫暖。 第一次開這麼大的刀,真的是很緊張。 幸好還有麻醉這種存在。 開刀前,首先要量血型,以防要補血。我從小到大就一直認為自己是o型,量出來發現竟是B型真
決定要開刀的時間跟正式要開刀的時間其實沒差多久, 一周,其實沒很久,但對於一個面臨生死關頭的人卻滿久。 我一想到腦袋裡有一顆腫瘤就很想趕快把它除掉。 等待開刀的每夜都是折磨,我經常睡不著,帶著耳機想要睡覺,精神卻越來越亢奮。很想入睡,卻又一邊納悶時間怎麼過得這麼慢,天怎麼還不亮? 早上了,我
所謂的後遺症不只一個。 我的腫瘤是聽神經瘤,開完刀可能會有一邊耳朵聽不見,還有可能會有顏面神經失調的問題,意思是指我臉部可能會歪一邊。 由於跟這些神經黏很近的關係,所以在拔除腫瘤的時候可能會動到,才會有這些問題。 而且,開頭是大刀,需要把頭髮剃光才好開刀。 對我來說真的有夠打擊的。 在心中
檢查報告顯示我腦中有一顆腫瘤,壓住了我的神經,所以屬於小腦掌控的平衡問題會受到影響。那些奇怪的症狀都是因為這顆腫瘤的關係。 當時,我和家人都不太敢相信。一直都好好的人突然被診斷出有腫瘤。 醫生接下來的話更讓人震驚。 至少從國中就開始長了。 代表它在我腦袋已經生存好幾年了,我都不知道,而它已經
原帶著就去看一看的想法,從不知道背後的問題竟是如此嚴重。 一開始先給一個外科女醫生看,她聽了我的描述說: 以這個年紀來說不太正常。 連專業的醫生都這麼說,是很讓人心亂的。畢竟當時的我才22歲。 因為感覺不太正常,也找不到病因,以醫生的判斷,不屬於外科的範疇。 所以我先做了核磁共振檢查,接著
開刀完後躺在加護病房裡觀察。 醒來得知手術很順利,內心很開心,真是個好消息。醫生還說我體質很好。 總而言之,有種放下心中大石的感覺。真幸運自己還醒得過來!這陣子的煎熬都值得的感覺,因為結果是好的^^ 但愉悅的心情很快就過去了。 接下來在加護病房觀察的日子更是難過。 為了好好觀察病人,有在我
開刀前要禁食,所以我在晚餐過後快到禁食時間還有吃一些東西。 感謝一起住院的婆婆還給我一顆蘋果,祝我開刀順利!讓我在艱難時刻還能感受到一點點溫暖。 第一次開這麼大的刀,真的是很緊張。 幸好還有麻醉這種存在。 開刀前,首先要量血型,以防要補血。我從小到大就一直認為自己是o型,量出來發現竟是B型真
決定要開刀的時間跟正式要開刀的時間其實沒差多久, 一周,其實沒很久,但對於一個面臨生死關頭的人卻滿久。 我一想到腦袋裡有一顆腫瘤就很想趕快把它除掉。 等待開刀的每夜都是折磨,我經常睡不著,帶著耳機想要睡覺,精神卻越來越亢奮。很想入睡,卻又一邊納悶時間怎麼過得這麼慢,天怎麼還不亮? 早上了,我
所謂的後遺症不只一個。 我的腫瘤是聽神經瘤,開完刀可能會有一邊耳朵聽不見,還有可能會有顏面神經失調的問題,意思是指我臉部可能會歪一邊。 由於跟這些神經黏很近的關係,所以在拔除腫瘤的時候可能會動到,才會有這些問題。 而且,開頭是大刀,需要把頭髮剃光才好開刀。 對我來說真的有夠打擊的。 在心中
檢查報告顯示我腦中有一顆腫瘤,壓住了我的神經,所以屬於小腦掌控的平衡問題會受到影響。那些奇怪的症狀都是因為這顆腫瘤的關係。 當時,我和家人都不太敢相信。一直都好好的人突然被診斷出有腫瘤。 醫生接下來的話更讓人震驚。 至少從國中就開始長了。 代表它在我腦袋已經生存好幾年了,我都不知道,而它已經
原帶著就去看一看的想法,從不知道背後的問題竟是如此嚴重。 一開始先給一個外科女醫生看,她聽了我的描述說: 以這個年紀來說不太正常。 連專業的醫生都這麼說,是很讓人心亂的。畢竟當時的我才22歲。 因為感覺不太正常,也找不到病因,以醫生的判斷,不屬於外科的範疇。 所以我先做了核磁共振檢查,接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第四章 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要了解系統,便進入被照顧系統。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我在他身上看見了獨自在外地工作的孤單、存活的壓力, 讓他不由得武裝自己,掙扎地在這個外地生存。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病患在醫院遇到各種測試和掙扎的故事,從失去社會角色到對加護病房的害怕以及面對不斷的測試。作者分享了他在病房裡的種種心得與感受。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住院開刀期間以及旅行中發生的故事。同時,作者也強調了傾聽和理解需求的重要性,對於新手就服員來說,先從理解需求開始,是非常好的第一步。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在急診室待超過12小時,終於餓到受不了和老爸叫了午餐外送,拿到餐點的時候才通知終於有病房可以上去了(= =)。 拎著午飯住進病房。 其實住院流程就是那樣,又不是第一次住了,就懶得寫了(???)。 腳的狀況在急診室有感覺好一點點,睡了一晚之後又有感覺好了一點點,緩慢地恢復。 截至出院,已經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第四章 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要了解系統,便進入被照顧系統。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我在他身上看見了獨自在外地工作的孤單、存活的壓力, 讓他不由得武裝自己,掙扎地在這個外地生存。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病患在醫院遇到各種測試和掙扎的故事,從失去社會角色到對加護病房的害怕以及面對不斷的測試。作者分享了他在病房裡的種種心得與感受。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住院開刀期間以及旅行中發生的故事。同時,作者也強調了傾聽和理解需求的重要性,對於新手就服員來說,先從理解需求開始,是非常好的第一步。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在急診室待超過12小時,終於餓到受不了和老爸叫了午餐外送,拿到餐點的時候才通知終於有病房可以上去了(= =)。 拎著午飯住進病房。 其實住院流程就是那樣,又不是第一次住了,就懶得寫了(???)。 腳的狀況在急診室有感覺好一點點,睡了一晚之後又有感覺好了一點點,緩慢地恢復。 截至出院,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