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鮮矣仁! (鮮破讀三聲)!
又《廣韻》《集韻》𠀤息(sik4)淺(tshian2)切,音獮(sian2)。《易·繫辭》故君子之道鮮(sian2)矣。《釋文》盡也。又《書·無逸》惠鮮鰥寡。《傳》又加惠鮮乏鰥寡之人。《疏》鮮,少乏也。《詩·鄭風》終鮮兄弟。《箋》鮮,寡也。《禮·中庸》民鮮能久矣。《註》鮮,罕也。又少也。
「巧言」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會吹、會蓋,「令色」就是外表很虛偽。這種心口不一,只會舌燦蓮花的人,為了一己利益,逢迎拍馬,也許會受到一般人歡迎,卻是孔子很討厭的行為。在〈公冶長〉中,也記載著孔子提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古人對於文字的使用,既表意又表音! 於是音假字盛行! 鮮,ㄒ一ㄢˋ,是「殫」字音假! 《說文》殛盡也。 音符「單」tan, sian 兩音! 如匈奴首領 「單于」! 台語說蟬叫sian5!
台語的貧窮叫做 san3(教育部字典寫「散」字), 應該也是指向這個「殫」字!
缾之罄矣,維罍之耻。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鮮民:無父母窮獨之民!
附錄:
尟sian2, 這字無書證,但說文確有收錄,不排除是偽作。
《廣韻》《集韻》息(sik4)淺(tshian2)切《韻會》《正韻》蘇(soo1)典(tian2)切,𠀤音燹(sian2)。《說文》少也。从是少。《徐曰》是亦正也。正者,少則尟也。今人借用鮮字,經傳𠀤从鮮。 《集韻》或作鱻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