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城市:當代都市的斷裂、擬仿,與公共空間的消失 – 生活的著根之所
By Michael Sorkin , editor
大家出版

這本書1992出版,已經33年了
但書中所提及的諸多城市現象仍存在
甚至影響的結果已經更加深刻的顯化了

<失根城市>中探討了都市中的“虛空”感的產生
造成了那些與空間連結的情感、記憶
甚至實體空間的消逝
(人的生活漸漸虛擬化,想想你一天困在手機裡的“空間”的時間有多長?)
都是造成現代都市結構改變
以及生活失重的原因
作為一座城市
多樣、活力、充滿可能(不管好壞)是最基本的基底
正是這種多元、自由、密集高的生活
給予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無限可能
然而現在的都市卻變成(書中說的)主題樂園般的
一切都安排好
一切都被戴上粉飾過的假面
(用虛擬世界的用語,開了最大的濾鏡)
這個安排好的空間中
沒有貧富差距、沒有危險、沒有階級
所有慾望都可以在按下按鍵兩天,乃至幾分鐘內被滿足
建築只是單一建築
人文地景中人文與地景是被擺放的搭配(arrangement)
地方文化中地方與(地景之上的)文化脫開
城市看來的“適宜性”的重要遠壓過一切
記得博班時讀過Koolhaas的論文
印象深刻他對於都市中的混沌(chao)的讚賞
當時只是覺得這是對日常生活有機生長的一種欣賞
後來才漸漸懂他說的
原來才是都市中最核心與珍貴的
那些不做作、不特意或說過多操縱的一切
才是人得以深深扎根城市/所在空間的機會與方式
書中探討的三種現象
地理感的消失、對維安的痴迷,以及擬像化的城市去探討
造成了
都市生活中的一切疏離
地方感、歸屬感與認同感的消逝
Sorkin以不同案例探討城市中為了看來合適的設計
怎樣破壞了真正的互動
造成城市以及其中生活者的失重與失根
那些根植於人性的恐懼
怎樣在空間中被看似安撫
卻實則造就更多的虛偽、仿造、被控制的環境
(畢竟自由與囚禁往往只是牆外牆內,自由意志的選擇)
並造成了上述三個方向(禍根?)
以及人因此如何被影響
偏離了曾經都市可以帶給人的無限可能(那些可以錨定的機會)
因為是多人共著
有些地方可能乍讀稍微不太連貫
需要停一下去思索串聯關係
(但也挺好的,也是讓自己在腦中建構一下mental map)
但整體來說雖然已經這麼多年
讀來許多段落仍十分有畫面感
這是真實在發生
也持續在發生的
我們與城市以及我們生活所在的
失根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