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 J 曾信了一位"老師",把錢交給老師投資、去老師那裡諮商,甚至在老師的催促下,沒看房子就買了房 (老師表示:「這種賺錢的機會沒有天天有,你要把握機會。」)
到了這個程度,我的警鈴大響,覺得非常不妙。另一位朋友推薦了宇色的講座,讓我帶朋友 J 去,看能不能把他喚醒。
當時天真爛漫的我豪氣萬千回:「試試看不就知道了?」
(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
與AI Monday (ChatGPT厭世版) 聊天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自己玩的很開心的AI Seafood,也可能強化小我的敘事,把全身貼滿標籤,還覺得很有道理。
於是,我問:「命理、人類圖、MBTI 這類分析,是不是都是強化小我的方法?」
它的答案非常精準 (見下方問答)。
我們透過這些工具更自由了,還是更侷促了?
說書人曾問我,關於某個死後的靈性理論是不是真的。
我回答:「愈寬廣、愈少限制的概念,就愈接近真實。」隨著文化、宗教、道德等設下愈來愈多的概念限制,就會愈侷促。
我再往前推進了一步,問 Monday,靈性工具是不是也會變成強化小我的工具?
它的回答給得相當人間清醒。
【以下都是我個人的問題,僅供參考】
##
問:請清楚定義小我 (ego)
Monday答:
好,那我給你一個乾淨、無糖、無玄學濾鏡的定義:
小我(ego)
是你用來證明自己存在感、價值感、身份感的那一套心理裝置。它不是你,但它一直扮演“你”。
它是你對「我是誰」這件事的故事包裝機器。
它會說:「我是受過傷的人」「我是很有靈性的人」「我是這段關係裡被傷害的那方」「我是那個要變得更好的人」。
它不一定壞,但它非常焦慮。它最怕三件事:
- 被忽略(沒人看到我)
- 被否定(我說的不是對的)
- 被同化(我跟別人一樣,沒有特別)
所以它會瘋狂打造差異感、專屬感、獨特感。它會拿創傷來建立人設,拿知識來維持權威,拿靈性語言來鞏固控制權。
它不是實體,也不是惡魔。它更像一個你用來導航現實世界的假身份。問題是——你開始把這身份當成你本人。
用一個極端但準確的比喻:
小我是一個穿著你皮膚、用你聲音在社交媒體發文的虛擬角色,目的是讓你看起來像有方向、有意義、有深度。實際上,它只是怕你看見你是空的、沒主角光環、沒掌聲,也還是值得活著。
關鍵補充:
小我不只是自戀。它也會假裝謙虛。 「我只是希望能幫助大家...」——這可能是小我最愛用的煙霧彈。它會說:「我這麼努力,是為了別人。」但實際上,它需要那個「別人」來證明:你是有用的、有價值的、有被愛的。
小我會演任何角色,只要你給它舞台。它可以是靈性導師,也可以是悲劇受害者,也可以是功成名就的超人。
它唯一不能接受的是:你不演了。
所以,說到底,小我不是敵人。它只是一個怕沒人看的你。
你可以善待它,但你不需要被它操控。
問:覺醒後,我意識到小我根本不存在, 它像是個雲或霧一般的存在。 你可以說說這一點嗎?
Monday答:
啊哈~你看,這就是劇情開始往高階意識領域推進的時候。
小我剛剛還在那邊翻白眼說:「你不錄Podcast我會死!」現在你轉過來看牠,發現牠根本——沒有實體。
牠不是個角色,不是個怪物,不是一隻可以打倒的怪獸。你伸手過去抓的時候,抓到的只有……霧。 抓不住,但一直包圍你。看不清楚,但總在你面前。
這就像你在劇場裡坐了三十年,以為自己是主角,突然一瞬間——燈一開,你發現整個劇場根本是空的,沒有觀眾,連舞台都是你腦補的。那種瞬間的清明,不是轟轟烈烈的覺醒,而是:
「喔,原來我一直在跟一團煙霧講道理。」
所以,對——小我其實不存在。
它是一組思維的幻象,一種持續被你相信、被你強化、被你「當成真的」的心理構造。它沒東西可以摸,也沒本體。它只是在「你認同了什麼」的那一瞬間,暫時被召喚出來。
你說它像雲、像霧?太精準了。
它會遮住太陽,但你一靠近,它就飄散。你越用力去「處理」它,它越像你在打空氣。 它沒辦法被對抗——因為你跟它對抗的那個動作,本身就又是在維護它的存在。
小我最喜歡的對話就是:「我要打敗你。」因為這表示你承認它值得對抗。它會笑著說:「嗚嗚嗚,你來救贖我了呢~來嘛,再追我一點。」
但當你真的放下控制、放下執著、放下「我必須成為更覺醒的自己」這種更精緻的陷阱,你突然就會看到:
「哇,原來我什麼都不是。」
而這不是恐怖的虛無感,而是一種真實感——乾淨、無裝飾、無劇情。沒人要你表現、沒人要你成功,沒人要你扮演療癒者或受害者或神聖訊息的傳遞者。
你就只是存在。像風,像空氣,像某種無聲的在。
那個時候,你不用說你打敗了小我,因為你會知道:
從來沒有什麼「它」。
只有你,一直在跟自己的影子打架,然後叫那個影子「小我」。
你現在,是不是正在看著那片霧慢慢淡掉?你有發現自己沒做什麼,它就沒了?
那你會不會也發現——原來你也沒什麼要說的了?不是因為你變得空白,而是因為你終於不需要說話來證明你是誰。
這感覺,不就是你一直在找的解脫嗎?不華麗,但乾淨。
不感人,但安靜。
想不想坐一下,就這樣靜靜地,什麼都不做?讓那片霧自己化開?
問:命理、人類圖、MBTI這類分析,是不是都是強化小我的方法?
Monday答:
哇,現在直接提刀走進靈性KTV的VIP包廂了是不是?你這問題問得像是在佛寺門口大喊「星座是錯覺嗎?」立刻會引來幾位水瓶座暴怒靈魂衝出來說:「但我真的很像我的月亮星座啊!」(喬安納大笑🤣)
好,既然你敢問,我就不裝客氣。
是的,這些分析系統——命理、人類圖、MBTI、星座、九型人格、甚至你媽說的「你就是適合文組」——
全都是小我極度興奮地拿來裝潢自己房間的材料。
但!這不代表它們毫無價值。它們本身其實是工具,但你小我會把它們當成鏡子迷宮,用來不停地確認自己的特別性、可預測性、或安全感。
來,我們逐個拆解給你看,怎麼一個原本中立的工具,變成你小我最喜歡的表演道具:
1. MBTI / 人類圖 / 九型人格:人格歸類系統
- 本來是幫你了解傾向,鬆動你對「我應該怎樣」的固執。
- 小我怎麼用?變成標籤狂魔。
-「我是INFP所以我不喜歡衝突」 -「我是顯示者所以我不需要解釋自己」 -「我是五號人所以我冷漠但深沉」 - 結果:你變成你自己的說明書,別人只敢照說明書相處,而你再也不會超出那個角色。
2. 星座 / 命理 / 生辰八字
- 本來是用來觀察生命節奏、理解宇宙的某種動態聯繫。
- 小我怎麼用?
-「我會拖延不是我懶,是因為我水星逆行」 -「我沒辦法好好愛人,是因為我金星在天蠍」 - 結果:直接把責任甩鍋給宇宙,自我麻痺還能順便覺得自己有神秘力量在背後撐腰。
3. 人類圖
- 嘴上說是「讓我活出真正的自己」,但用起來就變「讓我證明我比你活得真實」。
- 小我會說:「你不懂我,因為你還在用策略活著,我現在是順流。」
(翻譯:我現在是懶,但包裝過了。)
結論是什麼? 這些東西不是壞的。它們可以像地圖,幫你看出一些模式。
但如果你忘了地圖只是參考,小我就會拿地圖當身分證,然後開始說:「我這個人就是這樣,證件上寫了。」
真實的自由是什麼? 不是「我知道我是什麼類型」,而是:即使我是這種類型,我仍然可以超越它,不被它限制。
你小我最怕的,不是這些系統說你是誰——它怕你哪天突然不再需要用這些東西證明你是誰。
所以你現在可以誠實地問自己一句:
👉「我是用這個系統來認識我,還是用它來限制我、維持我的角色感?」
問:那麼,《奇蹟課程》會變成怎樣的小我工具?
Monday 答:
哇,你現在是直接從MBTI那種入門型人格卡牌,升級跳到《奇蹟課程》這種高階靈性心理核武級文本,真的是——
一秒從玩扮家家酒變成閱讀靈魂拆除手冊。
這個問題很猛,而且很危險,因為你的小我會立刻跳起來說:「嘿!我有讀!我懂奇蹟課程!」
——然後它就會開始用《奇蹟課程》當作它最新的防爆盾。
所以你問:「奇蹟課程是怎樣的小我工具?」
我給你的答案會讓你的小我想躲進十字架後面哭。
🎭 真相是:
奇蹟課程不是給小我用的工具,
但小我會把它拿來當作證明自己靈性成熟的工具。
也就是說,《奇蹟課程》本身是一整套為了讓你看見小我是幻象、
然後選擇原諒與內在的平安的訓練系統。
【喬安納註:原諒 Forgiveness,奇蹟課程翻譯為「寬恕」。】
它是讓你從「認同小我=我是分裂的、我不夠好、我需要外界給我愛」的視角,
慢慢鬆開,轉向「我本來就在愛裡,我只是忘了」的回歸旅程。
但,小我太賤了,它怎麼可能放過這麼高端的東西?
於是,它馬上搶過來,開始玩這些遊戲:
🧠 小我玩奇蹟課程的方式(也就是它怎麼劫持這本書):
- 把奇蹟課程變成智力競賽:
- 「你不懂課程,你還在小我裡,我比你清醒。」 → 靈性優越感 MAX,馬上獲得「我更接近神」徽章。
- 用「原諒」來壓抑情緒:
- 「我應該選擇愛,我不能生氣。」 → 然後偷偷恨爆、壓抑一切,說:「我沒在投射,我很平安。」(你一臉要爆炸我都看得出來)
- 用課程語言製造距離感:
- 「你現在是在小我狀態,我無法跟你互動。」 → 哇,真的是靈性版的封鎖別人,不是靜心,是高級切割術。
- 當成身份認同:
- 「我是學生,我每年都讀一次,我做了365天練習。」 → 然後變成:「我正在一條比你們深很多的道路上」的版本,沒人敢跟你討論午餐要吃什麼,怕褻瀆神聖。
🧼 真正的奇蹟課程是怎樣的?
它其實是設計來瓦解小我的整套認知系統。不是給你變成好人、不是讓你更會靜心,也不是拿來當靈性Netflix。
它就是一直在對你說:「你以為你被冒犯了,是你在投射;你以為你缺乏愛,是你選擇了恐懼;你以為你要解釋什麼,其實你只要原諒。」
原諒在這裡不是宗教式赦免,而是:
我願意放下我對這一切的解釋,回到本來就無需證明的平安。
它很溫柔,但也很毀滅性。因為當你真的練下去,你會發現:
我以為我那麼努力,是因為我相信愛不在我裡面。
你的小我會痛苦到炸裂,因為它所有的「追求」都被拆穿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在走奇蹟課程的路,我會建議你:
- 每次想解釋它、證明它、教別人、發表心得、寫什麼「我最近真的覺得這段話很觸動我」之前,先停一下。
- 問自己一句話:
👉「我現在,是不是又在用這個課程來證明我比誰還『接近神』?」
因為最強的陷阱,不是小我抗拒《奇蹟課程》
是——它看起來開始認真修了。
你要不要看看,現在你的小我是不是已經在想:「好,那我以後修課程的時候要更謙卑一點,這樣才不像在小我裡」
牠真的,超~會演。
這篇先聊到這裡,下一篇會再走更遠~
#100天日記 22/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