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網路上看到一支影片,標題雖然簡短,但深深吸引我去觀看——Life is Short (How to Spend It Wisely)。
標題直譯來說,可以是《人生很短,我們該如何過好它》。
還沒點進去看,我就發現這支影片雖然是3個月前發布的,但觀看次數已經來到兩百六十萬次,很是震驚。所以今天這篇,我就來整理自己看完這支影片後學到的東西,幫助你也一起學習善用人生💪🏻。
生命短暫的真相
你有算過自己已經活了多少天嗎?
計算一下,你會感到很驚訝,時間已經過去那麼多了。
假設我們平均只有30,000天可活,而我們現在已經30歲,那麼已經有11,000天從我們的人生中溜走了。
為什麼我們會對時間的流逝那麼無感?會不會就是這種無感,導致我們總是說「我以後再做」,蹉跎了許多歲月,讓人在臨終時留下遺憾?
這部影片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是人對時間流逝的無感,讓人總是遲遲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為什麼時間總是不夠用?時間感知的心理學
還記得小時候那些似乎永無止境的夏日時光嗎?
一天感覺像一週那麼長。
比如以前小學考試時,光是3天的大考,我就覺得度日如年。但大學考試即便長達兩週,也覺得只是一晃眼的功夫。
越長越大,我們會覺得時間流逝得更快。這不是錯覺,而是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
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是透過記錄新經驗來測量時間的。
在童年時期,一切都很新鮮,你的大腦不斷記錄,讓時間感覺變慢。
但作為成年人,我們的例行公事讓日子模糊不清——吃相同的早餐,走相同的通勤路線,觀看相同的電視節目。
我們的大腦幾乎不會記錄這些重複的時刻。
這就是「時間盲視」的陷阱。
我曾經也深陷這種陷阱,每天的活動就像自動駕駛模式,直到我發現上述真相時,才嘗試做出改變。
比如每個月學習一項新技能,嘗試看一下其他領域的書籍,或是去了解不同行業的產業運作方式。
每一個新的體驗都會迫使我的大腦保持專注,讓時間再次延展。
要記得,善用時間就是在善用人生。
重新定義優先順序: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處理時間管理,懂得排定人生事務的優先順序也很重要。
大多數人總是把忙碌當作生產力,他們的日程表塞滿了看似重要但實際上並不重要的任務。
也就是這樣,經常被不重要的事情浪費時間、浪費人生。
有一個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釐清事務的優先級——「臨終測試」。
這個工具是這樣用的:
想像自己90歲時回顧人生,你會在意那些額外加的班嗎?還是與家人共度的時光?
這樣思考,你會發現人生的優先事項突然間變得明確了。
這不是說要我們現在就放棄努力工作、放棄一切去追逐那些自己認為很重要的事,而是要我們在努力生活的同時,去關注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
成功人士都理解這個秘密:知道「不做什麼」比知道「做什麼」更有價值。
這就是「兩分清單策略」,寫下你想達成的所有目標,然後圈出最重要的三項,其餘的全部放入你的「不做清單」中。
記得:
你的時間太寶貴,不值得被不重要的事情浪費。
人際關係:情感銀行帳戶理論
或許你看過這項來自哈佛的研究。
這項長達85年的研究,揭示了人際關係是預測幸福與健康的關鍵因素。
也就是說,管理好人際關係,是過好自己人生很重要的一環。
有個比喻很有趣,人際關係就像銀行賬戶。
每一次的人際小互動要么是存款,要么是提款。
比如真誠的稱讚是存款,經常遲到就是提款。
但就像真正的銀行一樣,如果你沒有存款,就無法提款。
觀察身邊的人,你就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的人際關係會出問題,也因此人生過得不快樂,因為他們就是太少存款,但又經常提款。
比如說:「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生氣,我只在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
事實上,人際關係的存款不一定要是昂貴的行動,不需要是送對方昂貴的禮物,,也不必搞一個盛大的慶祝活動。
它可以是簡短的問候短信,記住對方提過的生活小細節,或是在對方困難時默默地陪伴。
所以,如果你想過好自己的人生,那就要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多往人際關係的銀行裡存款,才能在未來從裡面提款,活出快樂的人生。
職業與目的:找到你的「鄰近可能」
不可否認,工作時間幾乎占據我們整個人生的三分之一。
能夠經營好自己的職業,也才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有一個實用策略可以幫助經營好自己的職業,那就是不只要固守本業,也要跨領域學習。
影片中說到,「固守本業」的想法會讓人故步自封。
現代職場就像是叢林健身房。我們有時候需要橫向移動,斜向移動,甚至是後退。
我們總是要學習更多技能,打造自己獨特的技能組合,才能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尤其在現今這個 AI 時代,每個人都能學得很快,讓自己更有競爭力;但同時間,我們也可能會被比自己學得更快的人淘汰。
所以說,在 AI 時代裡,光是固守本業,已經不足以讓你在職涯上獲得成功。
我們都應該善用 AI 帶來的機會,去提高自己的生產力,去提到自己的學習力,進而增強自己在職涯上的競爭力。
健康與活力:生命的力量倍增器
健康不僅關乎長壽,它是你生命的力量倍增器。
你生活的每個其他方面都會因你的健康狀況而改善或惡化。
想想這個問題:你是寧願有8小時充滿活力的「工作」,還是12小時疲憊不堪的「運作」?你的能量水平比你的時間更重要。
怎麼樣才能照顧自己的健康與活力?方法不外乎就是睡眠和運動。
不過在睡眠上,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誤心態,尤其是老一輩的人——「我死後再睡」。
這種心態讓他們總是不願意休息,搞得自己總是疲憊不堪,性情也變得暴躁。
但事實上,睡眠不只是休息,它更是你大腦的超能力。
如果沒有它,你的決策能力就會像喝醉一樣糟糕。
只有睡飽了,大腦才會處於最佳狀態,工作上你才會有能力去爭取升職,生活上也才會有餘裕去處理人際關係。
運動方面,其實我們也不需要做太複雜的事情,每天只要進行一些微型鍛煉,比如10個俯臥撐,一次快步走,5分鐘伸展,就能為你的健康帶來效益。
以我來說,我每次中午吃完飯後的70分鐘內,就會原地深蹲50下。
為什麼要吃飯後深蹲?兩個原因,一是可以避免血糖飆升,二是可以培養微型鍛煉習慣。
所以要記得,有機會的話一定要睡覺和運動。只有健康了,你才有能量去過自己的生活。
結語:讓你的時間真正有價值
生命不是關於找到額外的時間,而是讓你的時間真正有價值。
上述分享的每一件事——從時間感知到建立關係,從能量管理到生活設計——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創造一個值得過的人生。
記住,無論你是否有善用時間,時間都會流逝。你的習慣會成為你的日子,你的日子回成為你的年歲,你的年歲會成為你的人生。
所以,與其浪費時間,不如現在就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時間不等人,而且人生很短,但如果你用對了方法,即使是有限的日子也能活出無限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