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為什麼你看不見里歐》|文:麥克.巴奈特 圖:克里斯汀.羅賓遜 三采文化;2016
對於看不見的事物,人大多傾向不相信;但看得見的事物,又真的如同我們所看見的嗎?我想在科學還尚未發達之前,人們並不知道物體本身是沒有顏色的吧!光是這一項,就足以撼動原本的信念與認知,是因為我們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那你會不會開始思考,這世界還有什麼是“真”的呢?
看得見的卻不存在,那就沒道理說看不見的一定不存在吧!
- 故事在說什麼?
里歐是一個鬼,他長年獨自住在一間大房子裡。一天,有一家人搬了進來,里歐開心的拿薄荷茶和蜂蜜吐司,準備招待住進來的「客人」。但他們卻被嚇壞了,他們找了專業人士來驅鬼,里歐感到自己不受歡迎,所以決定離開屋子,去當一個四處遊蕩的鬼。

圖片來源:《為什麼你看不見里歐》|文:麥克.巴奈特 圖:克里斯汀.羅賓遜 三采文化;2016
他走在人多的城市裡,都沒有人看見他,直到遇見一個正在地上畫畫的女孩小真。她邀里歐和她一起玩遊戲,小真告訴里歐她頭上的皇冠、汪汪騎士、喵騎士,儘管她說的這一切都看不見,里歐還是認真地陪著她玩。
小真把里歐當作“想像的朋友”,在睡覺的時候,她遞給了里歐枕頭和被子,里歐高興得睡不著覺,他跑到客廳畫著自己的盾徽。這時,突然有小偷來偷東西,里歐想到可以披上被單嚇走他,結果小偷被里歐嚇到跑進衣櫃裡,里歐趕緊將他反鎖起來。
最後,小偷順利被小真一家人送進警察局裡。小真高興的和里歐道謝,里歐也告訴小真自己是鬼,不是她想像的朋友,而是她真正的朋友。小真說:「哇!那更好啊!」並一起和他去廚房喝薄荷茶,吃蜂蜜吐司。
- 故事好吃在哪?
透過無人存在的圖畫,文字上卻告知有人在此,製造懸疑感的開頭,讓讀者在翻下一頁時,才畫出透明的里歐,獨特不落俗套地詮釋一個看不見的存在;運用筆觸與剪紙造型結合的圖畫,更能展現虛實交錯的時刻;色彩上以藍色為主調,冷色調的氛圍能使讀者平靜舒緩,營造一個不可怕的「鬼故事」。
故事裡的里歐可以代表「未知」:包含從未接觸過、理解過,甚至是超出人類理解與想像的所有可能。雖然人類對於未知,通常是恐懼與抗拒,因為超出我們所能掌控,但是女孩小真,在尚未經歷有太多預設與標籤之前,「未知」就是她習慣的日常,她在未知裡填滿自己的想像力,對她來說一切皆有可能,所以這也是她的信念(相信),所投射出來的真實。由此衍生,我們只能看見自己所確信的認知。所以,她能看得見里歐。她把他當作自己的朋友,而不是必須得驅趕的鬼,之後她留下了里歐,反而意外地獲得他的幫忙,趕走了小偷。
有時,在我們所如此懼怕的未知裡,反而藏著更大的益處。
你以為會傷害自己的,結果幫助了你(成長、擴大眼界)。
另外,里歐也可以代表那些「不存在的事物」:那些無法用眼看見的抽象事物。人都是容易選擇眼見為憑的相信,以及在自己認知之內的相信。但當他們在玩耍時,里歐展現了一種心態:看不見的,不代表不存在。所以,他相信也尊重女孩在虛空中創造的東西,就像他也不被人看見,但他確實存在啊!
就如同即使你看不見某處美麗的花,也不能否認此花並不存在。
其實,我們都對未知充滿想像,也充滿恐懼,更不會輕易相信在我們信念(屏障)之外的,因為打破建立好的穩固,更讓人難受,這是接納未知的副作用,但也因此侷限了我們的想像力,這是我們看不見「里歐」的原因。
不過如果我們能無畏點,以更開放的心胸去接納理解,一定會驚訝自己的想像與認知充滿侷限,也許接納未知的副作用,正是解開自我認知束縛,擁有渴望已久的自由和開闊也不一定。你說是嗎?
這是里歐,大部分的人看不見他,
但是你可以。
— 其實,里歐是個鬼。
–引言自《為什麼你看不見里歐》|文:麥克.巴奈特 圖:克里斯汀.羅賓遜 三采文化;2016
或許你已經很久沒有翻開繪本了,但試試看吧!
下一次有機會,拿起一本繪本,看它能帶給你什麼樣的啟發。
書籍介紹:
書名|《為什麼你看不見里歐》
作者|麥克.巴奈特(Mac Barnett)
繪者|克莉絲汀.羅賓遜(Christian Robinson)
出版社|三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