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以為自己懂的,氣候、文化、地理與家人,其實全都得重新學一遍。
以前總聽人家說:「視野決定你的世界。」當時還在台灣生活的我,每次聽到這句話,只會默默翻個白眼心想:「啊,不就是要多出去旅遊、多看看世界嗎?我懂啦,我懂啦!」
後來真正走出去,才知道以前的我,根本只是只坐在井底抬頭看天的青蛙罷了。
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視野差距,是在女兒蘇州上學時。那陣子蘇州剛開了一家Costco,女兒跟同學吵得不可開交。她的同學們堅定地說:「Costco是大陸企業,蘇州是第一家!」我女兒急得滿臉通紅,大聲辯解:「Costco明明是美國來的!我還沒來蘇州之前,在台灣逛到快膩了!」同學不信,雙方吵到幾乎絕交,女兒氣沖沖跑回家問我求證。我當時忍著笑安慰她:「大陸一般的小學生,可能連出省機會都不多,視野難免受限。你不必爭,明天叫同學百度一下Costco。」
結果第二天,孩子們果真「百度」後,紛紛沉默了。
沒多久,我自己也狠狠摔了一跤。初到蘇州的冬天,我看見路上的人們騎著電瓶車,個個「披著棉被」般厚重的擋風罩,當下還嘲笑他們:「天啊,怎麼有人會把棉被披在身上騎車啊,這造型也太搞笑了吧?」然而,笑不到一天,當我自己騎著電瓶車在零下的濕冷寒風中瑟瑟發抖時,我比誰都快地買了一件超厚的擋風罩。當晚回家,我自己都忍不住吐槽:「原來,我才是那隻真正無知的井底之蛙啊!」

正如蘇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視野差距真的是這麼真實又幽默的一件事。
後來我帶著媽媽和女兒去雲南旅行。媽媽一輩子鮮少出遠門,自己搭飛機來大陸找我,坐高鐵、搭火車、乘公車,各種交通工具輪番體驗,還有雲南那令人驚豔的好山好水、特色美食,她一路驚嘆不已,返鄉後迫不及待地分享給親戚朋友,彷彿她自己成了家族裡最會旅行的「旅遊達人」。之後我再帶媽媽去廣州和福建,她逐漸明白:原來她過去告訴我的「世界」並非錯誤,只是她自己從未真正走出那一方天地。
視野不僅拓寬了我自己的世界,也拉近了我和媽媽之間的距離。
這些年,我們候鳥家庭往返台灣、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從經度、緯度到日出日落,從高原反應到零下二十幾度的低溫,從各省飲食習慣的差異,到每種植物背後代表的氣候特性,這些過去在教科書上只背過就忘的地理常識,都在我身上真實地驗證了一遍。如今的我,終於體會到,視野這回事,真的不是知道就好,非得親身經歷、真實體驗,才能讓人從「知道」蛻變成真正的「懂得」。
就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言:「真正的旅人從不炫耀旅行過多少地方,而是他對世界、對生命有多深的感悟。」
如今,我每次看著女兒在異地自信地解釋Costco是美國公司、看著媽媽興奮地跟鄰居分享雲南旅行趣聞,再看看鏡子前的自己披著厚厚的擋風罩準備出門時,都忍不住莞爾一笑,心想:「這個世界,還真是比我想像的更幽默、更廣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