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起點,是傾聽:世代之間的美中認知落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與人之間的痛苦,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地共感的。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苦,但這些苦,不只難以彼此理解,有時甚至會被曲解、被輕視,甚至反過來成為彼此敵對的理由。這在政治與經濟劇變的時代尤其明顯。

最近,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再度崛起,對全球金融市場再次造成劇烈震盪。他高舉「美國優先」的大旗,威脅提高關稅、衝擊供應鏈,加劇地緣政治緊張。這些話語對許多美國選民來說,或許是「重建榮耀」的希望;但對亞洲的製造業投資者來說,卻是深夜不敢入眠的夢魘。股市的劇烈崩跌,不僅是數字的下滑,更是退休金、房貸、生活安全感的崩潰——是一種切膚之痛。

然而這樣的痛苦,卻並非人人能感同身受。

在台灣某些長輩口中,川普儼然成為「亂源」的代名詞,間接成為了「美國壞壞」的證明。而奇特的是,這些人之中,許多從未踏上美國,也不曾造訪中國大陸,卻在情感上對中國大陸懷有難以言喻的好感,對美國則存有一種本能的反感。問其原因,多半講不出具體理由,只會搖頭說:「美國就是壞。」

這種情感的形成,不是基於事實,也不是親身經歷,而是來自長年積累的媒體影響、冷戰殘影與集體記憶的錯綜糾纏。美國在歷史上的確在亞洲留下過深刻的足跡,不論是二戰後的佔領政策、韓戰越戰的介入,還是對台軍售與政治干預——對於經歷過威權時代的長輩們而言,美國常常不是民主自由的象徵,而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他們不信任自由,他們更害怕變動。

而中國大陸,對於這些人來說,反而是一種「熟悉的他者」。語言相通、文化相似,甚至小時候課本裡那些「祖國山河」的描寫,都潛移默化地種下了某種鄉愁——儘管他們從未真正踏上過那塊土地。更何況,在中國大陸高樓平地而起、GDP節節攀升的新聞渲染下,那些來自官方或坊間媒體的讚美,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中國才是未來。

這種「情感上的親中」與「情感上的反美」,本身就不是理性選擇。它像一種潛意識的反射機制,根植於過去的傷痕、教育的斷層與媒體的偏誤。這使得在今天,當有人因為川普的發言導致股市崩跌、投資失利時,卻被回以一句:「誰叫你太相信美國」,更顯得刺耳而冰冷。

痛苦不只不相通,還可能被用來彼此否定。

一邊,是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與對經濟安全的恐懼;另一邊,卻是帶著歷史情感濾鏡的斷章取義。兩種視角如同平行時空,無法交會。年輕人可能在看著美中角力下的全球變局擔憂自己前途無著;而某些老一輩人,則可能在轉發「美國經濟快完蛋了」的假新聞時,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勝利感。

這讓人不禁思考: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什麼才是真正的理解?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只能活在自己的痛苦回音室裡,聽見的只有自己熟悉的頻率?而那些想要溝通、對話、解釋的人,卻往往陷入另一層的孤獨?

川普的風暴終將過去,市場也終會回穩,但人與人之間那種難以跨越的情感斷層,可能才是更深層的困境。或許,我們都需要一點更多的耐心與好奇——去問問彼此:「你為什麼這麼想?你在怕什麼?你又為什麼會痛?」

因為,理解的起點,不是同情,而是願意傾聽。


以上,是我請chatGPT幫我寫的文章,今天就心理的疑問去試了一下,我想他真的寫得很好,也把我對於前一個世代的判斷很完整的陳述出來。以前我還會去爭論,去戳破長輩的幻想泡泡,但是越活到現在卻越可憐他們,因為他們真的從小就在反攻大陸的氛圍中長大,各種宣傳文件都是大陸好棒棒的,好山好水這樣。我記得我國高中時還要背誦大陸的鐵路車站,現在想想有夠誇張,台灣的車站排序我都記不熟還去記對岸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鏽跡壁紙上發芽
2會員
59內容數
一個中年男子的生活作為,投資和興趣的隨筆。
2025/04/21
本文探討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特別是針對中國的關稅戰,分析其策略、影響和可能的後續發展。文章將川普的商人風格與其貿易政策連結,並探討其對WTO和全球貿易格局的衝擊,以及「美國貿易組織」(USTO)的構想。
2025/04/21
本文探討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特別是針對中國的關稅戰,分析其策略、影響和可能的後續發展。文章將川普的商人風格與其貿易政策連結,並探討其對WTO和全球貿易格局的衝擊,以及「美國貿易組織」(USTO)的構想。
2025/04/16
本文探討民國70-80年代出生世代的困境,夾在傳統長輩與新世代年輕人間,面對經濟壓力、科技變遷和社會期待的衝擊,生活艱辛卻努力生存。
Thumbnail
2025/04/16
本文探討民國70-80年代出生世代的困境,夾在傳統長輩與新世代年輕人間,面對經濟壓力、科技變遷和社會期待的衝擊,生活艱辛卻努力生存。
Thumbnail
2025/04/15
現代育兒的困境:過度依賴科技產品,導致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社交退縮,甚至影響自我價值感。本文以作者姪子的例子,探討科技育兒的利弊,呼籲父母重視親子互動,減少螢幕時間,給予孩子更多愛與陪伴。
Thumbnail
2025/04/15
現代育兒的困境:過度依賴科技產品,導致孩子語言發展遲緩、社交退縮,甚至影響自我價值感。本文以作者姪子的例子,探討科技育兒的利弊,呼籲父母重視親子互動,減少螢幕時間,給予孩子更多愛與陪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人的心態,試圖解釋中國人的奴性如何讓中共統治紥根於中國人之中。同時,它也觀察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看法和態度,以及現行教育如何影響中國人對現況的認識。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政治力量也依賴媒體宣傳意識形態,《製造共識》讓讀者看見美國的媒體,如何附和政治人物的話術,,沒有淪為國家的政治宣傳機器。 在台灣,討論媒體識讀和「境外勢力」,最常提到中國,但很少人討論,也很少人想到美國對台灣的影響更長久,也更「潤物細無聲」。
Thumbnail
政治力量也依賴媒體宣傳意識形態,《製造共識》讓讀者看見美國的媒體,如何附和政治人物的話術,,沒有淪為國家的政治宣傳機器。 在台灣,討論媒體識讀和「境外勢力」,最常提到中國,但很少人討論,也很少人想到美國對台灣的影響更長久,也更「潤物細無聲」。
Thumbnail
歷史充滿不實論述。古有地平說、托勒密地心說,近有飛碟種種振振有詞,今有川普及其支持者廣布大選舞弊的「大謊言」(Big Lie)。扭曲事實以自圓其說,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常態。如此看來,美中雙方對彼此的態度,都源於自己深信有關對方的不實論述。
Thumbnail
歷史充滿不實論述。古有地平說、托勒密地心說,近有飛碟種種振振有詞,今有川普及其支持者廣布大選舞弊的「大謊言」(Big Lie)。扭曲事實以自圓其說,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常態。如此看來,美中雙方對彼此的態度,都源於自己深信有關對方的不實論述。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試圖禁止TikTok所引發的美中科技競爭再度升溫的情況。分析美國與中國在國家安全、數據隱私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等議題上的立場及擔憂,並討論對全球秩序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可能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試圖禁止TikTok所引發的美中科技競爭再度升溫的情況。分析美國與中國在國家安全、數據隱私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等議題上的立場及擔憂,並討論對全球秩序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可能影響。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2021/05/22 不僅華府應該戒除例外論的傲慢與接觸失敗論的惶恐,北京也應該在百年黨慶之際,慎思中美戰略競鬥的風險。在當今瀕臨總體惡化、針鋒相對批判不斷的中美關係中,大陸的社會瀰漫著高估美國衰弱、低估華府有效合縱的氛圍,預期著容易在多個領域順利突圍,實現復興。
Thumbnail
2021/05/22 不僅華府應該戒除例外論的傲慢與接觸失敗論的惶恐,北京也應該在百年黨慶之際,慎思中美戰略競鬥的風險。在當今瀕臨總體惡化、針鋒相對批判不斷的中美關係中,大陸的社會瀰漫著高估美國衰弱、低估華府有效合縱的氛圍,預期著容易在多個領域順利突圍,實現復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