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2:生成式AI應用與規劃
L121:No code / Low code 概念
L12101:No code / Low code的基本概念
Prompt
No code / Low code 工具本身的基本認知與基礎概念有哪些?這兩個工具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處?
關鍵要點
- 無代碼(No code)和低代碼(Low code)工具都旨在簡化應用開發,減少編碼需求。
- 研究顯示,無代碼適合非技術用戶創建簡單應用,低代碼則適用於更複雜的企業級應用,可能需要一些編碼。
- 兩者都使用視覺化拖放界面,加快開發速度,解決技術人才短缺問題。
- 無代碼和低代碼的區別有時模糊,部分平台功能可能重疊,存在一定爭議。
無代碼和低代碼的基本概念
無代碼和低代碼是軟件開發的兩種方法,旨在讓更多人能夠創建應用程序,而無需深入的編碼知識。
- 無代碼工具:允許用戶完全不寫代碼,使用拖放界面和視覺化工具來構建應用,例如日曆規劃工具或簡單的業務報告應用。
- 低代碼工具:減少編碼需求,通過視覺化工具構建應用,但對於複雜功能可能需要一些編碼或基本編程概念,例如企業流程管理平台或移動應用開發。
相似之處
- 兩者都使應用開發更快、更易於訪問,特別是對於非技術用戶。
- 都依賴視覺化拖放界面,降低開發門檻。
- 都用於解決技術開發者短缺的問題,加快項目交付速度。
不同之處
- 編碼需求:無代碼完全不要求編碼,低代碼可能需要一些編碼支持。
- 目標用戶:無代碼針對非技術用戶,低代碼適合技術和非技術用戶。
- 應用複雜度:無代碼適合簡單的戰術應用,低代碼能處理更複雜的企業級應用。
調查報告:無代碼與低代碼工具的深入分析
無代碼(No code)和低代碼(Low code)工具近年來成為軟件開發領域的重要趨勢,特別是在技術人才短缺和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以下是對這兩個概念的基本認知、相似與不同之處的詳細分析,基於多方研究和行業報告。
基本概念與定義
根據多個來源的定義,無代碼和低代碼工具都旨在通過視覺化界面減少編碼需求,促進快速應用開發(RAD)。
- 無代碼工具:允許用戶完全不寫代碼,使用拖放界面和預配置模板創建應用。研究顯示,無代碼特別適合快速構建獨立應用,如日曆規劃工具、設施管理工具或帶有可配置列和過濾器的業務智能(BI)報告應用 (IBM: Low-Code vs. No-Code)。Gartner指出,無代碼意味著最終用戶無需編碼即可使用平台,但實際上可能仍有隱藏的代碼運行 (Appian: Low-code vs No-code)。
- 低代碼工具:通過視覺化構建塊(如拖放和下拉菜單)實現自動代碼生成,允許用戶在自動生成代碼上添加自定義代碼。低代碼適用於更複雜的應用,如業務流程管理平台、網站和移動應用開發,以及與外部插件和雲技術(如機器學習庫、機器人過程自動化)的集成 (IBM: Low-Code vs. No-Code)。Gartner將低代碼定義為快速應用開發方法,可能需要一些編程技能 (Appian: Low-code vs No-code)。
以下表格總結了兩者的核心特點:

相似之處
無代碼和低代碼工具在多個方面具有共性,特別是其設計理念和目標:
- 開發速度與可訪問性:兩者都顯著加快應用開發速度,研究顯示可將開發時間縮短90% (Kissflow: Low-Code Vs No-Code)。例如,Forrester報告指出,低代碼開發可快10倍 (Retool: What is low code?),而無代碼也同樣適用於快速原型。
- 視覺化界面:兩者都依賴拖放界面和圖形化連接器,降低對編程知識的需求。例如,無代碼工具如Airtable、Bubble,與低代碼工具如Microsoft PowerApps、OutSystems,都提供直觀的視覺編輯器 (TechTarget: What are low-code and no-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s?)。
- 解決開發者短缺:兩者都用於應對全球開發者短缺問題。據Morgan Stanley數據,美國缺少140萬專業軟件開發者 (Appian: Low-code vs No-code),而低代碼和無代碼工具通過賦能“公民開發者”(Citizen Developers)減少IT部門的負擔。例如,SAP報告指出,一名IT開發者可支持10名以上公民開發者 (SAP: Low-Code/No-Code: The Future of Development)。
- 雲原生與成本效益:兩者通常作為雲基Platform-as-a-Service(PaaS)解決方案,提供成本效益,減少基礎設施和維護成本 (IBM: Low-Code vs. No-Code)。
不同之處
儘管有相似之處,無代碼和低代碼在多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特別是針對用戶需求和應用場景:
- 編碼需求:無代碼工具完全不要求用戶編碼,適合非技術用戶快速構建簡單應用。而低代碼工具雖然減少編碼,但對於複雜功能可能需要開發者介入,例如添加自定義代碼或集成外部API (TechTarget: What are low-code and no-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s?)。
- 目標用戶:無代碼主要針對非技術用戶,如HR、財務或法律部門的業務人員,適合快速創建自助服務應用。而低代碼適合專業開發者或具有一定技術背景的業務用戶,特別是需要處理企業級應用的場景 (SAP: Low-Code/No-Code: The Future of Development)。
- 應用複雜度與可擴展性:無代碼工具通常限於簡單應用,如儀表板、內容管理平台或數據管道構建器,擴展性有限。而低代碼工具能支持更複雜的應用,如與外部供應商集成、數據源連接或跨平台兼容性,特別適合企業數字化轉型 (IBM: Low-Code vs. No-Code)。例如,低代碼平台如Appian被用於COVID-19測試網站的開發 (Kissflow: Low-Code Vs No-Code)。
- 治理與風險:無代碼工具因易於使用,可能增加“影子IT”風險,即由非IT人員創建的應用可能缺乏治理,增加數據暴露風險。而低代碼工具通常在IT團隊監督下使用,治理性更好 (TechTarget: What are low-code and no-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s?)。
- 市場定位與未來趨勢:Gartner預測,到2026年,低代碼市場將達到44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19.2%,而無代碼作為低代碼市場的一部分,主要增長在業務部門(LOB)工人中 (TechTarget: What are low-code and no-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s?)。Forrester預測,到2024年,超過65%的應用開發活動將來自低代碼 (Retool: What is low code?)。
以下表格進一步比較兩者的詳細差異:

額外細節與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無代碼和低代碼的區別有時模糊,部分平台可能同時被標籤為兩者。例如,Gartner指出,許多工具實際上是低代碼平台,但營銷時強調無代碼功能,這導致市場上存在一定爭議 (Appian: Low-code vs No-code)。此外,無代碼並不意味著“零代碼”,背後仍有隱藏的代碼運行,這一點可能出乎一些用戶的預期 (TechTarget: What are low-code and no-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s?)。
結論
無代碼和低代碼工具為軟件開發提供了靈活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在當前技術人才短缺的背景下(2025年3月5日數據顯示,需求持續增長)。無代碼適合非技術用戶快速創建簡單應用,低代碼則更適合需要可擴展性和複雜集成的企業級項目。選擇哪種工具應基於具體需求、用戶技術水平和項目複雜度。
關鍵引用
- IBM:低代码与无代码:有什么区别?
- Zapier:低代码与无代码:主要区别和优势
- Appian:低代码与无代码:差异与相似之处
- Kissflow:低代码与无代码 |有什么区别?[2025 年终极指南]
- Retool:什么是低代码?定义、用例和优势
- TechTarget:什么是低代码和无代码开发平台?
- SAP: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