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班際排球賽結束了。
如果要說這場賽事帶給我什麼最大的感受,不是成績,也不是戰術執行,而是一種幾乎荒謬到讓人笑出來的「落差感」———不只是技術上的落差,而是一年級與二年級間,那種幾乎肉眼可見、靈魂都能感受到的「態度懸崖」。態度上的差距,簡直像是兩個平行宇宙:一邊咬牙也要拼到底,一邊連輸了都不曉得自己為何站在場上。
明明我每天都在背運動心理學、反思動機理論、建立團隊信念模型,還寫出一整篇關於TPR與CPE整合的教案設計……結果現實裡,我面對的,是一群玻璃做的孩子。
問題從來不是技術,而是那副連眼神都在逃避的樣子——讓我笑出來,也讓我無力。
所以我寫了那篇鼓勵信——看起來字字斟酌、氣勢昂揚,但其實,我早知道這不是他們現在能讀懂的東西。我更像是在對一個「可能存在於未來」的他們說話。也或許,是對一個正在考試壓力中試圖維持信念的我說話。
「你努力了,不代表別人沒有更拼命」
——這句話本該是寫給學生的,卻成了我心裡迴盪的自我提醒。
我不是不知道現實,但我還是想賦予它一點重量,一點情緒的美感。即便知道學生可能只是掃過那封信,當成某種「例行賽後官腔」,我還是要寫——因為,這是我對教育的尊重。
也因為這樣,我才不會被這些斷崖式的落差吞掉。
那封信裡的「每一次奔跑,是你對自己的承諾」,今天最想說的其實是——「每一次教學,是我對理想的固執」。
我不奢望每一個玻璃孩子都懂得堅持,也不期待每一場比賽都能熱血沸騰。但我會繼續說、繼續寫、繼續教,因為我還想成為一個能讓自己驕傲的老師。
至少,這份骨氣,還在我自己身上。
我本來想不寫什麼了,畢竟說太多也不一定進得了耳朵。但後來,我還是坐下來,把那些話寫了出來——不是因為他們一定會懂,而是因為我還不願放棄把「體育」當成一種語言來說。
所以我這樣寫:
親愛的同學們:
在比賽場上,勝負從來不是偶然。那是能力的較量,是策略的對弈,更是默契與堅持的展現。 每一次出手、每一次奔跑,都是你對自己的承諾,也是你對團隊的信念。 你努力了,不代表別人沒有更拼命;你在進步,也不代表世界因此停下腳步。賽場如人生,輸贏無所不在——它從不偏心,也不等待任何人。 這段時間,辛苦了。從陽光下的汗水、雨中的奔跑,到一次次的練習與反覆的磨合,每一分投入、每一滴淚水。你們用行動證明:即使結果未必盡如人意,努力依然值得被尊敬。 若我們選擇對輸贏毫不在乎,那終有一天,這場遊戲也會將我們拋下。但——即使無法每次都站上頒獎台,我們也應該學會贏得尊重。擁有面對輸贏的勇氣,是你作為一位運動員、也是作為一個人的骨氣與尊嚴。 輸了,不可恥;怕了,才是真正的輸。願你記住:每一次站上場的你,無論結果如何,都值得驕傲。 堅持與勇氣,是你建立人生道路的籌碼。 希望在學校裡的每一次學習、每一場挑戰,都能成為你成長的養分,為你未來的人生,鋪上一條屬於自己的光亮之路。 請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帶著這段經歷與信念,繼續往前。
這封信裡,有些話我其實是寫給自己聽的。
不是因為我沒有失望,也不是因為我對現實抱持什麼浪漫的幻想,而是因為我還想記得——即使身處斷崖,也不要讓自己的語言墜落。
哪怕今天的學生沒聽進去,哪怕我只能用這種看似「標準回答」的話語度過失落,我也希望,哪天當他們終於開始認真過生活,這些話會在某個轉角閃現。
而我呢,也會繼續準備考試,繼續學習怎麼教、怎麼撐、怎麼愛,甚至怎麼用笑來掩飾自己的不甘心。因為我知道——這不只是他們的賽季結束了,我的賽場,還在延長賽裡靜靜等待著我回到場中,繼續比完。
-S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