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喜歡振宇五金,因為它偏機械五金,不能說很專業,但是東西多可以自己逛價格也合理。現在東西越來越少,而且價格越來越高。高到我覺得小北百貨都比他好好逛。
我不喜歡逛傳統的五金行,應該說傳統五金行本來就不是逛的。他適合直接買東西。可是身為一個開發人員,因該都很清楚台灣的環境很不適合開發。一來是很多新開發產品,根本沒有確認規格,所以去逛逛五金賣場可以幫助自己用一些容易取得的規格零件來架構產品。可是傳統五金行沒得逛,通常老闆沒有也不願意拿出所有的產品規格表來供查詢,常常買不到零件。相對的強國就很方便,規格齊全,重點是會把規格資料都拿出來供查詢挑選。
然後傳統五金行最糟糕的一點就是,你跟他講什麼他聽不懂,他說什麼你也聽不懂。大家應該都知道很多零件跟五金都有特殊的名字,大多是英文變日文,日文變台語,台語變奇怪的音流傳下來的。很多不是那個行業的人,根本聽不懂。很可能你去傳統五金行說:我要一隻游標卡尺。他會說那是什麼?他不知道,他沒有賣。可能溝通一番之後,他才說:你要羅利死拉~然後在取笑你一番,說你連名字都不會講。那怕他所謂的"羅利死"盒子上就寫著"游標卡尺"。
當然舉游標卡尺當範例比較誇張,這個大部分五金行都聽得懂,可是很多零件真的是這種場景。我不能理解五金行的老闆有點嘲諷客人聽不懂術語是什麼心態,覺得外行的心態?可是我覺得五金行老闆連工具零件的"正確名字"都不知道,只知道俗名,才應該覺得丟臉跟不專業吧。
就像有人說,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的不使用公制單位。這個真的很討厭,搞得很多規格很亂。可是人家是美國,他就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