讒夫毀士,如寸雲蔽日,不久自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生看了我在管理高爾夫電子報2019年第493期發表的「三告投杼機可亂真,三個篩子篩選資訊」一文後,跑來問我說,如果這件事很嚴重,這謠言不止干擾工作進度,也讓上司對他的信賴度降低了,那應該怎麼辦?

首先,我認為,誤解的發生有下列的四個原因:

一、認知偏差:

人們的主觀感受與客觀事情的中間,有一個所謂的透明視覺,你在幫忙上司倒茶水,他人看到的可能是你在巴結奉承,你總是努力工作踏實辦事,但可能因為你之前某個不經意的舉動,讓他人對你有了差勁的印象。

二、錯誤歸因:

人們看到眼前的事實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歸納原因,例如看到一個媽媽對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就在心中歸因這媽媽是直昇機媽媽,這小孩以後肯定是媽寶,卻可能忽略了這小孩可能剛生病,錯誤歸因的殺傷力強大,所以古有明訓~兼聽則明,一件事情在還沒有從不同方向觀察得到多方資訊前,不要太快下判斷。

三、溝通不良:

在職場當中,意見不合在所難免,不同部門不同職責不同經驗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立場,當雙方不願傾聽接納對方的想法,溝通就會堵塞,氣氛越來越火爆,工作的意見不合就會上升到對彼此人格的誤解。

四、他人挑撥:

誤解的發生,也有可能第三者在挑撥離間,第三者可能有其他目的,但人言可畏,一句話一個行為,經過第三者的傳遞就可能扭曲成完全不同的意思。

 

《道德經》裡面談到「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意指若我們太在意他人的評價,他人的稱讚或侮辱都讓我們心境起伏驚慌,這樣的人生狀態也太不安穩了,我跟學生說,遇到被上司誤解的狀況,可以用蘇格拉底的三個篩子來反問自己的。

第一問,這個信息是否屬實?

如果是謠言,不是真實,那清者自清,不用去管它,以行動趕快追上落後的工作進度才是關鍵,如果這信息是真實的,那就反觀自省,調整自己的行為,根本不需跑去跟上司解釋。

 

第二問,這信息是良善的嗎?

若這謠言來者不善,那暗箭難防,不應把精力放在防暗箭,若這訊息是善意的,那就應該感激上司的好意,改進之,以符合上司的期待,我更鼓勵學生,不管信息是否良善,自己的心態一定要良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自憐自艾的驚弓之鳥都不妥當。

 

第三問,這訊息對你重要嗎?

如果不是很重要,那就有者改之,無者嘉勉,不必庸人自擾;如果是重要的,信賴度確實受到影響,那我們更應該以健康角度看待。這正是讓我們和上司增進信任關係的機會,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是經由對話深度及接觸次數的兩個維度構成的,每次接觸都因你的回應讓對方感受到被重視,就可以在接觸次數上逐步增加信賴度;而在對話時,你能夠同理上司的情緒與認知,可以運用接納式傾聽、複述、確認、提問等技巧,也可以增加彼此的信賴感。下列是在管理高爾夫的教材所主張的CARE信賴方格:

 

 被人誤解是正常,但不能經常,可以不解釋不在意,但一定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思自己的言行,有沒有為謠言產生提供土壤。古人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意思是說,如果怕被人誤以為你是在偷瓜,那你最好不要在瓜田裡脫鞋子;如果怕被人家懷疑你在偷摘李子,那你最好不在李樹下整理帽子。我們無法避免他人的誤解,但可以透過調整自己的行為,盡量避免做令人誤會的事,以減少他人的誤解機率。

「讒夫毀士,如寸雲蔽日,不久自明」,只要我們本身行得正,謠言是起不了任何的殺傷力的;隨著在職場的位階越高,有人跟你進讒言的機會也會增加,我們更要隨時記得「媚子阿人,似隙風侵肌,不覺其損」,不要輕易讓人挑撥或聽信小報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15會員
184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黃同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員工離職究竟是損失還是轉機?本篇回應一位主管的提問,深入探討資深員工價值、離職責任歸屬與管理者該承擔的角色。離職損失不只看年資,更關乎貢獻與管理策略。學會辨析真因,才是真正的領導力修煉。
2025/04/21
員工離職究竟是損失還是轉機?本篇回應一位主管的提問,深入探討資深員工價值、離職責任歸屬與管理者該承擔的角色。離職損失不只看年資,更關乎貢獻與管理策略。學會辨析真因,才是真正的領導力修煉。
2025/04/21
馬斯克點出領導最大挑戰:「建立能說真話的反饋系統」。本篇從他的一句話出發,探討領導者如何打造真正開放、坦誠與長久運作的組織反饋文化。不是靠英明決策長久,而是靠制度防錯、集體進化。
2025/04/21
馬斯克點出領導最大挑戰:「建立能說真話的反饋系統」。本篇從他的一句話出發,探討領導者如何打造真正開放、坦誠與長久運作的組織反饋文化。不是靠英明決策長久,而是靠制度防錯、集體進化。
2025/04/21
三十歲的職涯焦慮,該堅守穩定現狀,還是勇敢跳槽挑戰?一位畢業生的諮詢,引出對職業倦怠、自我成長與長期目標的深刻思辨。本篇分享實用評估法,幫助你在人生關卡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2025/04/21
三十歲的職涯焦慮,該堅守穩定現狀,還是勇敢跳槽挑戰?一位畢業生的諮詢,引出對職業倦怠、自我成長與長期目標的深刻思辨。本篇分享實用評估法,幫助你在人生關卡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主管本來就需要裝傻,因為如果你直接給答案,對方就會順著你的話接下去,這是人性。
Thumbnail
主管本來就需要裝傻,因為如果你直接給答案,對方就會順著你的話接下去,這是人性。
Thumbnail
這段時間沒有發朋友圈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準備報警了?哈哈哈!原本五月底的活動,上面修改了兩次,最後改到了七月初辦理。雖然改變已經無法避免,但活動即將到來時,主管機關又推翻了之前的決定。因此,導致廠商不願意繼續執行。但上面要求活動必須按時進行,於是在短短一周內動員了許多人力資源,包括重新尋找新的廠商協
Thumbnail
這段時間沒有發朋友圈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準備報警了?哈哈哈!原本五月底的活動,上面修改了兩次,最後改到了七月初辦理。雖然改變已經無法避免,但活動即將到來時,主管機關又推翻了之前的決定。因此,導致廠商不願意繼續執行。但上面要求活動必須按時進行,於是在短短一周內動員了許多人力資源,包括重新尋找新的廠商協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意見和評論包圍。無論是同事的閒聊、主管的批評,還是社交媒體上的留言,似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這本來沒什麼,但問題是,我們好像越來越容易被這些意見影響情緒,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和人生決策。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意見和評論包圍。無論是同事的閒聊、主管的批評,還是社交媒體上的留言,似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這本來沒什麼,但問題是,我們好像越來越容易被這些意見影響情緒,甚至影響到工作表現和人生決策。
Thumbnail
惱人的同事,讓我最近發現說話排序對我的重要性。
Thumbnail
惱人的同事,讓我最近發現說話排序對我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篇貼文?大意就是當開會在檢討業績下滑的原因,就看到各部門只會互相怪其他部門,反正罵天罵地就絕對不是自己的問題,我相信這個場景各位絕對屢見不鮮,這篇貼文通常拿來抱怨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是站在一個管理者以及多年的企業顧問,看的問題可不止於此。 如果是我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先做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篇貼文?大意就是當開會在檢討業績下滑的原因,就看到各部門只會互相怪其他部門,反正罵天罵地就絕對不是自己的問題,我相信這個場景各位絕對屢見不鮮,這篇貼文通常拿來抱怨自己的工作環境,但是站在一個管理者以及多年的企業顧問,看的問題可不止於此。 如果是我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先做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前陣子收到曾上過《向下管理高爾夫》課程的小斐同學來信,內容如下: 「老師,我上周被同事背後捅刀了。說是我們評估工作量有問題,直接找我的問題,然後和我聊完,我給他解釋原因,他不認可。之後他和直接領導聊完,他又找到上面去了。現在直接質疑我們評估,也在證明,比如分給他的任務4天做完了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前陣子收到曾上過《向下管理高爾夫》課程的小斐同學來信,內容如下: 「老師,我上周被同事背後捅刀了。說是我們評估工作量有問題,直接找我的問題,然後和我聊完,我給他解釋原因,他不認可。之後他和直接領導聊完,他又找到上面去了。現在直接質疑我們評估,也在證明,比如分給他的任務4天做完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