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數及內容說明
第一頁:封面頁
第二頁:二十四節氣彩色循環圖(注音版)
第三頁:二十四節氣歌(趙確民教授版)
第四頁:春分
第五頁:夏至
第六頁:秋分
第七頁:冬至
第八頁:以月份劃分四季(氣象學版本)
使用方法說明
- 先備知識:
在孩子們具備年/月/日、四季變化、地球本身會自轉、地球繞行太陽進行公轉等基礎觀念後可著手介紹節氣的存在。 - 知識目的:
以歌曲、圖文結合介紹二十四節氣及其中常聽到的春分、夏至、秋分及冬至,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源自對太陽、氣候以及農業的觀察而定。 - 知識內容:
第二頁:二十四節氣彩色循環圖(注音版)
因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相對運動為周而復始的循環,因此二十四節氣也常以第二頁的循環圖加以呈現。
第三頁:二十四節氣歌(趙確民教授版)
為了方便孩子們記憶二十四節氣,趙確民教授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各取一個字,並將其編為歌曲,方便孩子透過傳唱來記憶二十四節氣。
第四頁:春分
春分位於國曆3月20日(或21日或22日),代表意義為陽光直射赤道,當日晝夜等長;在農業上春分時節氣溫變化大,容易下雨。
第五頁:夏至
夏至位於國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代表意義為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當日晝最長/夜最短;夏至的到來通常也代表梅雨季節已經結束,颱風季節即將來臨。
第六頁:秋分
秋分位於國曆9月22日(或23日或24日),代表意義為陽光直射赤道,當日晝夜等長;如果秋分當天為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通常也可預測為豐收的好兆頭。
第七頁:冬至
冬至位於國曆9月21日(或22日或23日),代表意義為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當日晝最短/夜最長;在古代,冬至有各種慶典儀式,南方以冬至吃湯圓取意於全家團圓之美意。
第八頁:以月份劃分四季(氣象學版本)
北半球的四季依照天文學、農業、民間習俗等各有其劃分的依據,在此丹尼爸以氣象學上的劃分為主。
補充知識點
- 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及立冬來劃分四季。
- 天文學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及冬至來劃分四季。
- 目前也有民眾習慣以農曆一到三月為春季、四到六月為夏季、七到九月為秋季、十到十二月為冬季進行劃分。
易混淆知識點
- 節氣是一個時刻,並非當天皆為該節氣。
- 節氣之間時間間距並不等長,是因為清朝後改以定氣法,也就是將太陽在黃道面上的軌道以每運行15度來進行劃分。
列印方法說明
- 建議使用[小冊子]模式列,印搭配[騎馬釘]裝訂,即可形成一本小書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