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事,人們一直都愛,也因此而感動,卻始終提不起勇氣付諸行動。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會因為曾經從他人身上得到真實的關懷與友愛的情感,所以開始相信,也開始想讓更多人感受那份溫馨,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將這份關懷無限傳遞至每一個人心中。
許多事,不是我們做不到,也不是我們沒有勇氣去做。而是因為身邊這麼做的人太少,這讓那些打從心底想關懷別人的人覺得彆扭、害羞。還有的人因為過度在意旁人的眼光,所以最後選擇告訴自己「算了,對方看起來沒事不太需要我去管閒事。」

還有的人曾經關懷過,卻因為得到的不是他人善意的迴響,也許是責罵,也許是換得他人的冷眼對待,而選擇記取教訓不再當一個熱心助人的人。
原來,大多數的人們逐漸害怕付出,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有一件事很重要,如果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合理且正確的,即使得到的是令自己難過的回應又如何?

一個真正打從心底付出的人,會專注自己即將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擔心旁人對自己的想法、眼光,或者當事人對自己可能的想法、眼光。因為無論別人怎麼想、怎麼說,都是他人的事,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
成為一個能夠認清事理的人,成為一個懂得合理判斷自己與他人言行的人。
許多事,會因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相信正在做對的事】
於是,旁人或者身邊親近的人將如何看待自己,都無法成為一個人心理上的障礙。

【情境小故事】
一個人出了車禍倒在路中間,因為一隻腳受傷動彈不得,使他只能呆滯的坐立在如虎口的馬路上,這時候的你認為你應該要上前幫他一把,至少要讓他靠在足夠安全的地方,而不是任由他坐立在車水馬龍的路中央。
所以,對於這件事情,路過的你,是否開始問自己:
- 我應該做些什麼吧?
- 我清楚我在做什麼嗎?
- 我相信我應該要這麼做的?
- 我正在做對的事情對吧?

無論自己將給予自己什麼樣的回應,都應該是誠實的想法。
當然,沒有人規定人們一定要做出對事情有幫助的事,所以你的確可以選擇當一個不願干涉的旁觀者。只要是誠實的面對自己內心,相信自己沒有錯,你就儘管去做。
不過要切記,當一個人無法誠實面對當下的自己,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時,便會因此耿耿於懷且愧疚一生。
最後,無論選擇什麼,一定都要懂得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