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麼?」
這些對話是不是最近變得越來越常出現在你和家人的日常?
很多熟齡朋友會開始出現「聽不清楚」、「耳朵有聲音」的狀況,有時自己還沒發現,是旁人先覺得你「怎麼好像不太回應」或「常常講話要再講一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熟齡族很常遇到的兩件事:
- 耳鳴(那個「嗡——」聲)
- 聽力變差(不是裝沒聽到,而是真的聽不到)
而且我們不只聊「為什麼會這樣」,更要幫你分辨:到底是自然老化,還是身體正在發出警訊?

👂 耳朵老了,聲音聽起來真的不一樣
首先,聽力退化其實是人體老化中最自然的現象之一,大多數人在 60 歲以後聽力就會慢慢下降。
特別是「高頻」的聲音會先消失,所以你會發現:
- 鳥叫聲聽不到了
- 孫子講話小聲一點你就聽不清
- 電視音量越轉越大,還是覺得模糊
這不是你不專心,而是耳朵裡負責接收聲音的「毛細胞」隨年齡退化了。
🔔 耳鳴:身體的「背景音樂」?
耳鳴是一種沒有外界聲音,卻在耳朵或腦中聽到聲響的狀況,常見的聲音包括:
- 嗡嗡聲
- 噓噓聲
- 嘀嘀聲
- 心跳聲
這些聲音不是幻覺,也不是你想太多。它們可能來自:
- 耳朵內部的微小血管流動
- 聽覺神經敏感化
- 壓力太大造成的神經調節異常
- 藥物副作用(尤其利尿劑、阿斯匹靈、化療藥等)
- 高血壓或腦部循環問題
耳鳴在熟齡族非常常見,但問題是:耳鳴本身不一定會讓你「失聰」,但卻會讓你非常煩、睡不著、情緒差。
🧠 耳鳴也可能是「腦部」或「全身」的警訊!
你可能沒想過,耳鳴除了和耳朵有關,還可能反映出以下問題:

可能原因你可能的狀況血壓不穩、高血壓耳鳴聲會跟著心跳「咚咚咚」地響自律神經失調、焦慮耳鳴聲忽大忽小、睡前更明顯腦部供血不足合併有暈、記憶力變差、注意力難集中內耳微血管循環障礙突然耳鳴+頭暈=梅尼爾氏症可能性頸椎壓迫或長期肩頸緊繃一邊耳鳴+脖子痠,活動時特別明顯
📌 所以,耳鳴並不只是「耳朵的毛病」,有時候是整體健康的一個小聲音提醒。
📊 聽力退化怎麼分級?(你在哪一級?)

💡 提醒:聽力會「慢慢變差」,所以很多人不會立刻察覺,一開始只是覺得「別人講話含糊」或「大家都講太小聲」。
🔍 快速互動:你最近有這些「聽不清」嗎?

✅ 勾選 2 項以上,建議安排聽力檢查
✅ 勾到「晚上耳鳴」「聽不懂人講話」的,建議做聽力+耳內+神經循環評估
🛠️ 自我保健怎麼做?給你 5 個日常耳朵守則
- 不要長期戴耳機開大聲聽音樂或廣播
- 避免高血壓、糖尿病失控(血管是內耳供應的命脈)
- 睡眠正常、避免過勞與焦慮(神經穩定才不亂響)
- 每天按摩肩頸、避免耳壓變化過大(如過度打哈欠、捏鼻出氣)
- 有耳鳴就記錄它的時間、頻率、聲音變化
這些看起來簡單,但長期做,真的可以幫你大大減少不適。
🧾 小結:今天要記得的三件事
- 聽力退化和耳鳴不是「你老了」這麼簡單,有時候是身體的早期警訊!
- 耳鳴可能和血壓、焦慮、自律神經失調、腦部供血有關,不可輕忽。
- 早期使用助聽器能提升生活品質、延緩認知退化,千萬不要「拖到聽不到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