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覺得心跳好快,一下子跳得像鼓,一下子又像停住一樣……」
「是不是我太焦慮了?還是心臟真的有問題?」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坐著沒做什麼事,突然覺得胸口「咚咚咚」跳個不停;或者躺著滑手機時,突然覺得心臟像漏拍,像踩空一樣一震。
這種「心悸」的感覺,很多熟齡朋友都會遇到。但問題來了——
這到底是正常?還是心律不整?又該什麼時候看醫生?

🫀 先說清楚:心悸不是病,是一種「感覺」
我們先釐清一個觀念:
「心悸」不是一種病,而是你自己感覺到心跳「不對勁」的一種主觀感覺。
這種「不對勁」可能是:
- 跳很快(心跳飆到 100 以上)
- 跳很慢(60 以下,甚至跳一跳停一下)
- 跳不規律(忽快忽慢,像打鼓沒節奏)
- 有「漏一拍」或「多一拍」的感覺
大部分人其實都有過短暫的心悸,尤其是緊張、生氣、喝太多咖啡、睡不好時。
但如果你發現這種感覺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明顯、甚至合併其他症狀,那就要更小心了。
📊 心悸可能的原因大集合

💬 小故事:原以為是焦慮,結果是心房顫動
阿海伯(72歲)最近常常覺得心跳突然加速,有時躺在沙發上也會「咚咚咚」跳個不停。
原本以為是壓力大、年紀到了,直到某天他突然頭暈、差點跌倒,送醫後才發現是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也就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
醫師說:「這種不規則跳動會讓血液滯留在心房,久了可能會形成血栓,引發中風。」
幸好發現得早,開始使用抗凝血藥與控制心律的藥物後,目前情況穩定。
🧪 快速互動測試:你的心跳有異常嗎?

✅ 勾 2 項以上 → 建議記錄心悸發生時間,安排心電圖檢查
✅ 若勾到「喘、暈、冷汗」→ 儘速就醫!
🛠️ 在家自我觀察心跳的小技巧
如果你覺得自己常有心悸,可以這樣做:
- 記錄發生時間與持續時間(用手機或筆記本)
- 搭配活動狀況紀錄(是剛運動後、吃飽後、還是躺著?)
- 用手摸脈搏數秒,注意節律是否規則
- 觀察是否有伴隨症狀(喘、頭暈、冒汗、胸悶)
📌 記錄越完整,醫師越容易找到問題!
👨⚕️ 什麼情況需要看醫生或掛急診?
- 心悸合併胸悶、喘不過氣
- 心跳超過 120 或低於 50 持續超過 1 分鐘
- 心悸伴隨暈厥或差點昏倒
- 心悸時伴隨說話困難、單側無力(可能是中風前兆)
- 心悸時手腳冰冷、冒冷汗、極度虛弱
📌 這些狀況千萬別撐,即使只是「感覺怪怪的」,也該馬上檢查心電圖。
🌱 心臟保養從日常開始
- 減少咖啡因、濃茶、能量飲料攝取
- 每週運動 3~5 次,維持適度心肺活動
- 避免過勞、熬夜與長期壓力
- 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
- 定期做心電圖、24小時心律監測(尤其是熟齡者)
🧾 小結:這三件事請你記得!
- 「心悸」是一種感覺,但可能背後是心律不整等大問題,不可輕忽。
- 不是所有心悸都危險,但「變頻+不舒服」就要檢查心臟。
- 心房顫動易被忽略,但可能導致中風,是熟齡心臟保健的重點之一。
🫀 心跳怪怪的?先檢查這 6 件事!
✅ 最近常覺得心跳忽快忽慢?
✅ 坐著沒動也突然「咚咚咚」猛跳?
✅ 心悸時合併有喘、頭暈、冒冷汗?
✅ 心跳亂跳時覺得快要昏倒?
✅ 心悸持續時間超過 1 分鐘?
✅ 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中風家族史?
🚨 出現這些症狀,請立刻就醫:
- 心悸同時胸悶、喘不過氣
- 感覺快昏倒、講話不清楚
- 心跳低於 50 或高於 120,且持續未緩解
- 心悸後手腳冰冷、極度虛弱
- 心悸時臉色發白、大汗淋漓
🌱 小提醒:
「心悸不是小事,特別是跳得不規律、跳到不舒服的時候!」
有症狀就記錄,有變化就檢查。心臟在提醒你,請聽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