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臺北大縱走是與城市對話的八段詩篇,
那第七段,就是裡面最輕柔、最順暢、也最帶反差感的一章。
從指南宮到樟山寺,這段不長、不陡、不累,卻處處藏著趣味與意外。
走完這段,不會喘,但會笑—— 笑的是山路的溫柔,與公車下山的瘋狂。
⛰ 千階起手式:指南宮表參道,緩緩而上
我們把車停在北政國中旁,
從這裡起登,第一關就是讓人敬畏的指南宮千階表參道。
一階接一階,石梯綿延, 走起來不會太喘,卻足以讓你腳底微熱、額頭出汗, 彷彿在用身體拜訪神明, 一步一禮敬,一階一祝願。
沿途視野開闊,林木交錯,
遠遠望見的是政治大學的校園屋脊、文山區的城市輪廓, 腳下則是歷史與香火混融的步道節奏。

(起步的石階)

(爬上頂後以為開始平坦,沒想到前方又是另外一段)
🛣 山路漸緩,石板鋪就的清晨
過了表參道與指南宮的主殿,接下來的路徑大多是石板步道,平緩好走。
你可以悠閒行走,也可以加快步伐試試健走節奏。
空氣中夾著微微樹香與城市遠音,
這段不像登山,更像在城市邊緣散步——
一步還在自然裡,一回頭就進都市中。
若時間抓得剛剛好,
還能走回政大附近吃一頓舒服的午餐, 從爬山走回人間煙火,不費吹灰之力。

🚍 小10公車:沉默版雲霄飛車,15元驚魂記
而這一段,最刺激的不是山路,而是——
東南客運小10公車!
搭上小10,只見司機面無表情,一語不發,
油門一踩到底、轉彎不減速,
車體沿著山路飄移、側傾、急煞, 整車靜得出奇,沒有人說話,連氣都屏住了。
我不擔心坐在車上的自己,我擔心的是:
那些還在路上、準備過馬路的機車與行人。
15塊錢,就享受一次城市版的雲霄飛車,
沒有安全桿、沒有尖叫聲、只有一種—— 我還活著真好的深刻感受。
✍️ 最輕的路段,最深的體會
臺北大縱走第七段,也許是全程中最容易的一段,
但它卻給了我一個提醒: 不是所有的旅程都要拼命,有時候,輕輕走、慢慢感,就剛剛好。
從千階的石梯到平緩的柏油,從神聖的宮廟到世俗的午餐, 從寧靜的山徑到震耳的下坡公車—— 這段路像人生,有儀式、有節奏,也有突然的驚嚇。
所以我記得這一段,不只是因為它好走, 而是因為它讓我在「輕鬆」裡,重新認識「專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