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journey、Hailuo、Canva 協力,什麼都有可能
上一篇,分享如何用 ChatGPT 產出 #動物狂想曲 的廣告腳本,這次終於把它真正做成影片了,也聊聊整個過程的心得與學習。
這次參加 Introversify 的 AI 短影音比賽 #動物狂想曲,
我的目標很明確──
從熱門廣告拆解出發,挑戰用AI協作的方式,
一個人完成從廣告腳本到影片的製作,
驗證AI時代的「一人」是否也能挑戰過去難以想像的作品。
這篇文章,會分享實際製作影片的流程、使用的AI工具、以及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解決方式,希望給想動手嘗試的你一些實用的方向與建議。
▋從腳本到影片,AI到底如何協作?
這次使用的AI工具與流程如下:
- 用 ChatGPT 產出完整的文字/概念/分鏡腳本。
- 透過 ChatGPT 進行前置製作會議(PPM),設定角色與場景細節。
- 根據 PPM 產出 Midjourney Prompt,生成角色與關鍵畫面(Key Cut)。
- 使用 Hailuo 「Image to Video」模式,將靜態的Key Cut轉為動態影片。
- Notion 彙整腳本、分鏡、PPM和所有素材,隨時確認進度與腦中畫面。
- 最後用 Canva 完成影片的音效、配音與剪輯。
整個過程就比照完整的廣告影片製作流程,從腳本發想到拍攝、後製、剪輯全靠 AI 協作來完成。
▋實際執行後,才發現的關鍵點
過往在廣告公司的經驗中,
創意夥伴提出腳本後,執行前都會再和導演討論,
腳本多少都會有所調整,實際拍攝才能順利。
而這次執行中也發現,
儘管 ChatGPT 產出的分鏡腳本看似完整合理,
但畢竟LLM沒有受過影片拍攝的預訓練,
實際執行起來一定會出現落差。
開始用 Midjourney 和 Hailuo 進行算圖和製作後,
才會發現哪些畫面可以實現,哪些只能放棄或做調整。
原本設定四個角色,但限於實際可操作的時間,
一週內利用非上班時間,每天起早貪黑的算圖,
做完三個角色就已經讓影片塞得滿滿,
最後只好果斷決定放棄第四個角色。
所以,
暨要担任製片,
也是資方,也是導演本人,
一人要負責扛起判斷和執行的角色,
並要依照不同階段進行角色切換。
▋AI製作影片的挑戰與突破點
這次實際操作,有些困難點與驚喜讓我特別有感:
- 角色一致性的挑戰(Consistency):
Midjourney v7 畫面質感非常好,但尚未支援「--cref參數」,導致角色外型的一致性處理起來很耗時間,需要逐個微調。已經找到處理方式,但要更完美只能等待模型更新。 - 從Key Cut到影片、鏡位的掌控:
為了改善上次「螢火蟲」影片中鏡位單調的問題,
這次特別花了時間在鏡位設計上。
但實際執行後才發現,
該思考取捨Midjourney 與 Hailuo 間的鏡位設定,
在兩者之間找到最適合的平衡點,這次也摸索到了一些實務上的經驗。 - 素材整合與效率提升:
這次開始深入使用 Notion 來整合文字、圖片、影片,
打造出一個PPM的驗證流程和系統,
幫助我在執行上變得更有系統、更有效率,
實際上省下了不少時間。 - Hailuo 的生成限制:
Hailuo 影片生成效果很棒,
但用ChatGPT或DeepSeek產生Hailuo Prompt,
實際上要控制影片花費的時間,仍是需大量嘗試,
自己直接手動調整嘗試才會精準。
▋ChatGPT 4o vs Midjourney v7,在圖片製作的分工
這次全靠Midjourney v7 來搞定角色設定,
原本一直找不到執行的風格和方向,
但是,當貓咪角色一產出後,我就知道就是這個了。
厭世又幽默的神情與態度,
一下就找到影片想要的調性和風格,
也讓其他角色的產出更有方向。
這次實際操作下來的比較:
- ChatGPT 4o 邏輯與文字理解能力強,能快速生成分鏡腳本,但生成的視覺草圖仍有「ChatGPT感」,缺乏個性與特色。
- Midjourney v7 在畫面質感與藝術感上明顯勝出,即使角色一致性有挑戰,仍是理想的視覺素材生成工具。
因此,我的建議是:
影片製作以 Midjourney 為生成視覺素材的主力,
ChatGPT 則適合策略規劃與腳本階段。
▋最大體悟:「先動手,再求完美」
直接動手做,永遠比光用想的來得更有收穫。
如果再做一次,
我會把角色的動作和物件生成分開處理,
利用Canva更有系統地完成影片後製剪輯,
相信會更有效率。
如果你也想從腳本開始,用AI做出一支廣告短影片,
我給的唯一建議是:
『什麼都別想,直接動手做吧。』
AI工具再強,若你沒有真的投入時間去使用、去調整,
很難摸到真正的門道。
報名像Introversify的AI教室的AI比賽,
就是逼自己動手的最好機會,
讓你真正累積屬於自己的經驗。
如果你有影片或企劃,也想透過AI實際執行或提案,
有興趣發案或合作請私訊。
歡迎按個給我鼓勵!
我是Tony,期待「讓AI成為行銷強者的專屬外掛!」
#本文由GPT4.5協作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