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川普再次拋出關稅大旗、讓全球貿易版圖瞬間翻轉的時刻,台灣航空三雄長榮航(2618)、華航(2610)、星宇航空(2646)卻正悄悄加速佈局一條路線:北美航線,從配角轉為舞台中央。
撰文 / 編輯部
觀光冷卻,商務升溫:一場路線戰的權重移轉
面對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消費信心下滑,航空公司觀光客訂位出現降溫,但這反而讓產業聚焦於更具穩定性與長期價值的「商務需求」。
三雄之中,長榮航無疑是北美線的「空中霸主」:每週87班、洛杉磯與舊金山每日三班的密集航網,不只是頻率高,更是對商務客、轉機客的強黏著力。
而這樣的密度與廣度,即將再升級:台北–達拉斯新航線預計今年第四季登場,將北美航點拓展至第九個,長榮航以精準的節奏穩穩擴大「航空版圖」。
華航:「787機隊」帶來的成長槓桿
相較之下,華航的戰略更著重於艦隊升級與轉機優勢。全新24架波音787長程機隊自2025年起陸續交機,配合已建立的亞洲500班次密集航網,形塑出北美進出東南亞、東北亞、兩岸三地的「轉運中心」。
簡單來說,華航打的不是單一城市,而是一條跨洲「交通動脈」的主導權。
星宇:從精品線到轉機線,策略轉向高機動、高價值
新創航空品牌星宇不再只靠「精品服務」吸睛,它更聰明地靠北美轉機客占比六成這一數據,在貨幣與政策波動中穩住核心載客結構。6月將開航的台北–加州安大略航線是星宇切入美西腹地的重要節點,加上現有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總班次將達每週28班。
未來還有第4季或2026年初的新增北美航點計畫,意味著星宇正在從「明星航線品牌」轉型為「策略節點經營者」,它看重的不只是目的地,更是控制整條旅遊與商務供應鏈的關鍵轉運站。
美中緊張下的新機會:誰能搶得地緣紅利?
美中關係的惡化其實創造了一個空窗期:中國航班擴張受限、東南亞航班調整速度緩慢,讓台灣三雄意外站上「地緣中樞」的樞紐位置。
以「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為背景,美國國內製造業熱潮帶來的供應鏈遷移,推升了亞太至美國之間的商務流動。航空三雄正在把握這場風險與機會並存的變局,用航點、機型與轉機策略交織出「供應鏈即航線」的新戰場。
Tx3觀點:航空三雄的新冷戰策略
在全球政經板塊位移的此刻,台灣航空三雄不是在等待復甦,而是提前「設線佈局」未來的航旅結構。他們深知,一條航線的價值,不只在於載客率或票價,而是在於能否成為下一輪供應鏈移轉、商務勢能重組的戰略節點。
川普的關稅風暴可能讓觀光客退場,卻也讓航空業真正走進地緣經濟的核心戰局。下一次「北美線的對決」,將不只是在天際線的競速,更是在全球經濟棋局中,誰能先一步搶佔未來十年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