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曾問過:「我到底適合做什麼?」
我自己也問過很多次,甚至拿著命盤、做了MBTI、星盤占卜、生命數字解析、紫微斗數,一項項分析,希望能找到一條「明確的路」。
我曾經天真地想:「人生這麼難,不就該有個答案嗎?」但我記得有一次跟老師請教時,老師沒有給我明確的答案,也很常跟我說:「做什麼都可以,重要的是你想往哪裡去。」
當時我沒聽懂,甚至有點失望,覺得怎麼會沒有一個肯定的方向?
工具與對的人的建議,是人生中重要的GPS,但最後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
後來我才慢慢體會到,這些工具不是沒有用,而是它們提供的是『可能性』,不是『保證書』。
像紫微斗數,它能看出你的天賦在哪些領域可能比較強,或是未來幾年哪方面的運勢比較有機會;MBTI可以幫你了解自己思考和互動的模式。
但它們都不會告訴你:「你就該這樣走。」
因為——如果今天一個命盤說我適合當醫師,但我根本沒有醫學背景,也沒有資源,那這個「適合」就成了一種折磨,而不是啟示。
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很多人問的是「我適合什麼」,但我覺得真正該問的是:「你想過怎樣的生活?」
這幾年,我也在重新整理自己的答案。
我發現我不想再過那種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領薪水的日子,我希望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有連結感的、可以跟人一起學習成長的。
然後為了我想發展的方向,我學了很多,學習基礎的手機攝影、原本不會修圖也開始會修圖、從不會Excel到會、從作圖爛的要命到現在可以接案。
工具只是提醒你有哪些可能,但真正的選擇,還是得回到你自己身上,以及你願不願意行動。
先停在這裡。
下一篇我想跟你分享:
當我真正開始調整自己對未來的想像與時間安排時,我做了哪些事?怎麼開始建立學習節奏?又怎麼吸引到一群和我一樣想要成長的人?
如果你也正處在人生的岔路上,希望這段分享可以讓你知道:
你並不孤單。也許我們都還在摸索,但至少我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重新選擇。
重新開始、建立新的行為和底層邏輯,不太容易,尤其是幾十年來都這樣的生活和「以為」,但相信我,一切都可以開始,只要我們願意並有強大的渴望,朝著我們想去的未來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