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社交:如何突破舊有圈層、與更厲害的人交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透過知識向上社交

透過知識向上社交



前言

四、五年前我透過社群的參與才知道,原來有所謂的「向上社交」。對我來說,向上社交通常發生在個人開始不滿足現況,或是對人生有窒礙感時,會希望自己可以跨出原本的生活圈,認識不同領域的人、甚至事更厲害的人,做和現在不一樣的事。

 

但所在的圈層,是因為以往的習慣和交遊使然,在每天只有工作的狀況下,朋友圈只有辦公室同事和家人、以往的朋友,要如何突破,並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我自己總結了三種方式,也是我自己實踐過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一、為知識付費

為知識付費是最快的一條路。

 

前幾年我為了想學自媒體經營和拍照,進入一個團隊,成為對方的夥伴。

本來一開始我也抱著試水溫的心態,繳個最低費用,進入圈層,認識更多人。

但後來我並不滿足,因為我發現,大家會將心力給更願意學習、展現的人,後來團隊有新項目,我雖然不認為自己可以營運對我來說不少的資金,但也咬著投入了。

 

確實也讓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今日,我們還保持著聯繫。

 

後來,因為我為團隊負擔了生命數字的包班課程費用,認識現在的合作夥伴之一,也是我重要的啟蒙恩師。

 

再後來,我參加了另一個組織舉辦的兩屆敏捷培力營,以及一門專業作文課,進而得到了現在的合作機會。也在營隊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我原本生活圈不會認識的人。

 

學習的組織,尤其是付費型,很容易碰到願意為知識付費,且也有需要他人合作協助的人,因為我們有個共同的特性:

 

願意為需要的服務付費,並且珍惜對方的知識和職能、經驗,深知不可浪費對方的時間,也大方助人。

 

你想成為什麼人、與什麼樣的人交往,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靠近那樣的圈層。

 

付費學習,是最快提升自己的方式,也是最快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結識他人的一條路徑。

 

二、多發問、在團隊中提供自己的服務

有人進入班群學習後,為什麼可以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人則是學完了,但沒有把握住累積人脈的機會?

 

差別在於在團體中的主動性。

 

我進入團隊或是班群,是因為我真的對那件事情很感興趣,於是認真的聽講和學習。

 

我的前輩之一曾經跟我說過,當你還沒沒無聞,又想被他人認識時,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動服務大家:

 

如果你上課很喜歡作筆記,就整理自己的筆記分享給大家,講師會很感謝你,因為有人將他上課的內容認真地記錄下來;如果你會做心智圖,就做一張;如果你喜歡寫文章分享、拍照,就專程為此寫一篇,回饋給講師或是貼在自己的版面、對方的版面上幫他們宣傳。

 

如果你很喜歡問問題,也大方地提問,因為你的提問,會讓講師知道你對這件事很好奇,對他的上課內容很認真,有思索才有提問(但不是隨便的詢問)。

 

團隊偶爾有突發狀況需要幫忙,此時可以主動伸出援手,主動協助,不僅可以解決對方的困擾,也可以其他學員對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進行中,積極發言、主動提問(不是挑釁或挑戰唷),都可以增加自己讓他人認識的機會。

 

當你發自內心服務他人時,無形中也開啟了一條道路讓他人認識你。


我確實做了這些事:

認真的交付老師交代的作業,變得很突出,因為真正交作業的人超少;

認真的寫一篇心得回饋給講師,為講師們分享課程,這是每位講師和課程都很需要的客戶行銷,既然我在彼時熱衷寫文章,又喜歡我所上的課,分享,恰恰是我能做到可以回饋給講師的事,也能幫助到課程,何樂而不為呢?

把筆記分享到學習群中,讓其他學員也可以有整理好的筆記複習;

在活動中主動幫忙,幫忙訂餐啦、拿東西、有活動需要人手時就主動加入,解決他人的問題,增加自己的歷練;

當老師問我願不願意考試時,我好像是第一個說「我願意」的人。

當別人還在猶豫害怕時,雖然我壓力也很大啦嗚嗚,沒考過丟臉啊,但轉念一想,沒考過就算了吧,再考一次,但一次過更開心,所以僅管考前準備壓力大如山,我還是考過了!也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珍惜緣分,愛惜名聲

這點我自己到很後面才理解,緣分的累積實屬不易,也需要時間累積。

 

當你透過活動認識他人時,也有機會認識他人的朋友。

 

透過這樣的方式擴展自己的「弱連結」網路。

 

但前提是,對方也信任你、對你有好感,願意將他的朋友介紹給你。至於式什麼契機,很難說,但在時機恰當時,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所以,維護好彼此的關係與信賴度,是十分重要的。

 

不是三不五時的聊天,但在有意義的場合或事務上,讓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則是十分重要的,每一次的好印象,都是未來可能開花的種子之一。

 

結論

實力不夠時,很難與比你厲害的人做朋友,一來是沒有切入點,二來是你無法理解對方所思、所想,談論的事物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更難有共鳴,認識了許多人一點也不代表什麼,當對方有事想要找人幫忙,能夠想到你,你們的關係,才真正有了意義。

 

因此想破圈成長,向上開闊眼界該怎麼辦?

 

以上的方法希望能有些幫助,除此之外,也要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認知思維,才能知道他人是如何看世界,又是如何思索的。

avatar-img
32會員
24內容數
中年轉職,從文科跨領域對商學感到興趣,一路走來如何將原本陌生的商學,融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職場觀察,開始覺悟與省思,願我的紀錄可以給你一些回饋和不一樣的切入點看世界,從不一樣的角度看職場,實現個人願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時都假定對方不懂你所說的概念,溝通時便是把概念說明清楚,讓對方明白。」
在今天的位置,看著應聘者說了很多經歷和做的事,但我更想知道你在這件事裡面: 1怎麼做? 2做了什麼? 3你的能力是什麼? 4以過去的經驗來看現
職場的身價是由自己經營的。它不會隨著時間增長,隨著時間主動成長的只有年齡,能力和經驗的深度需要刻意練習和累積,我喜歡主動勝於被動。
「隨時都假定對方不懂你所說的概念,溝通時便是把概念說明清楚,讓對方明白。」
在今天的位置,看著應聘者說了很多經歷和做的事,但我更想知道你在這件事裡面: 1怎麼做? 2做了什麼? 3你的能力是什麼? 4以過去的經驗來看現
職場的身價是由自己經營的。它不會隨著時間增長,隨著時間主動成長的只有年齡,能力和經驗的深度需要刻意練習和累積,我喜歡主動勝於被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擴大舒適圈是指挑戰和超越自己熟悉和舒適的範圍,去嘗試新的事物、學習新技能、迎接新的挑戰。這種行為可以促進個人成長,增強自信,提升適應能力。為了擴大自己的舒適圈,可以設定目標、逐步進行、接受失敗、尋求支持,並保持開放心態。這將有助於個人和職業發展,帶來豐富的回報和無限的可能性。
擁有某個特定社群的背景,意味著你可以獲得圈外人無法輕易接觸的寶貴知識。這些知識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參與與互動,使你在相關領域中獲得優勢。以下是幾個實例,展示如何利用這些社群知識來提升個人能力。 ▋文化與社群知識 作為一名台灣人,我對台灣文化的理解使我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這些文化知識不僅來自於
Thumbnail
社群行銷的成功關鍵在於提供價值與融入環境,因此必須先給予,然後索取。社交媒體不再讓品牌擁有話語權,而是讓消費者參與對話。善用平臺專屬語言與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將成為取得成功的祕訣。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話題叫「向上社交」,在每個人都想要破圈的時代裡,如何跟不同圈子的人交流還能做到「不卑不亢」似乎很難 向上社交其實分成兩大類,如果我們只是純粹想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那大抵只能搖尾乞憐、卑躬屈膝 更多時候是即使我們這麼做了也不一定能得到什麼好處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本週我們分享了一些實用的人脈經營方法,包括深化專業連結、擴大弱連結、參與講座座談會和與合作廠商客戶持續聯繫。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幫助個人的人脈經營。
無論你是哪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這篇文章都適合你。 通過參與特定社群, 你可以獲得外部無法輕易獲得的專屬知識。 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你在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 ▋方法1 - 擁抱社群的力量 當你參與特定的社群時, 像是我長期參與的Nick Milo的Linking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
社交中許多行為一微調,改善幅度大到影響終生,語言是其中最輕鬆省力的切入點。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擴大舒適圈是指挑戰和超越自己熟悉和舒適的範圍,去嘗試新的事物、學習新技能、迎接新的挑戰。這種行為可以促進個人成長,增強自信,提升適應能力。為了擴大自己的舒適圈,可以設定目標、逐步進行、接受失敗、尋求支持,並保持開放心態。這將有助於個人和職業發展,帶來豐富的回報和無限的可能性。
擁有某個特定社群的背景,意味著你可以獲得圈外人無法輕易接觸的寶貴知識。這些知識來自於日積月累的參與與互動,使你在相關領域中獲得優勢。以下是幾個實例,展示如何利用這些社群知識來提升個人能力。 ▋文化與社群知識 作為一名台灣人,我對台灣文化的理解使我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這些文化知識不僅來自於
Thumbnail
社群行銷的成功關鍵在於提供價值與融入環境,因此必須先給予,然後索取。社交媒體不再讓品牌擁有話語權,而是讓消費者參與對話。善用平臺專屬語言與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將成為取得成功的祕訣。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現在有一個很流行的話題叫「向上社交」,在每個人都想要破圈的時代裡,如何跟不同圈子的人交流還能做到「不卑不亢」似乎很難 向上社交其實分成兩大類,如果我們只是純粹想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那大抵只能搖尾乞憐、卑躬屈膝 更多時候是即使我們這麼做了也不一定能得到什麼好處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作者逐漸明白價值交換對於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發現有效的社交應該是能夠帶來啟發和思想碰撞的。文章指出了自己的社交風格,並強調了天平的觀念,希望與讀者建立更靠近的互動關係。
Thumbnail
本週我們分享了一些實用的人脈經營方法,包括深化專業連結、擴大弱連結、參與講座座談會和與合作廠商客戶持續聯繫。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幫助個人的人脈經營。
無論你是哪個領域的專業人士, 這篇文章都適合你。 通過參與特定社群, 你可以獲得外部無法輕易獲得的專屬知識。 這些知識可以幫助你在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 ▋方法1 - 擁抱社群的力量 當你參與特定的社群時, 像是我長期參與的Nick Milo的Linking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
社交中許多行為一微調,改善幅度大到影響終生,語言是其中最輕鬆省力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