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本到人本:學姊黃瀞瑩解析台北交通升級的陣痛與解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北市交通正面臨從過去以車輛通行效率為主的思維,轉向以人為本的重大轉型期,然而硬體設施的不足、民眾習慣的挑戰以及跨部門協調的複雜性,使得轉型之路充滿挑戰。 近日,台北市議員黃瀞瑩接受廣播節目「尋找政義」的訪談,深入剖析了台北市交通現況的諸多問題,包括內湖科技園區交通壅塞的難解、以人為本的交通改善所遭遇的基層阻力與效率問題、共享停車格的創新嘗試、Ubike在尖峰時段無車可借的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

黃瀞瑩同時借鏡日本、荷蘭、德國及韓國等國家的交通改革經驗,並針對台灣駕駛考照制度與高齡駕駛安全提出檢討與建議。 訪談中也觸及在推動交通改善時,與里長及居民溝通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公眾交通意識的必要性。

黃瀞瑩強調,台北市的交通問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需要更全面的規劃與市民的共同參與,才能逐步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名,朝向更安全、更友善的交通環境邁進。 她呼籲民眾勇於反映問題,並以更宏觀的角度看待交通改善帶來的長遠效益。


台北交通現況:車本思維的歷史遺留


黃瀞瑩指出,過去台北市的都市計畫和交通規劃長期以來偏重於提升車輛的通行效率。 這種以車為本位的思維導致了許多現今交通問題的根源,例如道路設計未能充分考量行人與自行車使用者的安全與權益。 雖然近年來交通觀念已逐漸轉向以人為本,強調行人優先, 但硬體設施的更新速度遠遠落後於思維的轉變,使得許多改善措施僅能透過標線等較為軟性的方式進行調整,難以達到根本性的改變。 此外,如同每年選舉必被提及的內湖科技園區交通壅塞問題,至今仍未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更凸顯了既有硬體規劃的限制與改善難度。


以人為本的交通改善:基層阻力與效率挑戰


在推動行人友善的交通環境方面,黃瀞瑩分享了她在選區內推動實體人行道的案例。 她提到,在捷運奇岩站旁中央南路,過去缺乏實體人行道,行人被迫與汽機車爭道,對輪椅使用者尤其危險。 為了改善此狀況,她多次進行會勘,與市府多個局處、店家及居民進行溝通協調,歷時近兩年才完成實體人行道的設置。 這個案例不僅顯示了交通改善工程涉及多方單位,協調過程繁瑣耗時, 也暴露出目前道路權責劃分分散,不利於制定統一改善標準的問題。


共享停車格:有限空間下的創新嘗試


面對台北市停車空間不足的困境,交通局推出了「營業用共用停車格」的創新模式。 這種停車格允許貨車、復康巴士、計程車等營業用車輛在特定時段共用,非營業時段則開放一般民眾短時間停放。 黃瀞瑩認為,在現有空間限制下,這種模式有助於緩解部分停車需求,但目前仍處於示範階段,其成效與未來能否全面推廣仍需持續觀察。


Ubike的困境與轉型:調度人力與使用者付費


Ubike作為台北市重要的公共運輸工具,近年來卻面臨尖峰時段經常「無車可借」的窘境。 黃瀞瑩指出,儘管市府持續增加車輛與站點,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調度人力嚴重不足。 她曾提出讓鄰近企業認養Ubike站點,協助調度,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環,但可惜未能落實。 針對Ubike前30分鐘免費的政策,黃瀞瑩認為長期而言應回歸使用者付費,才能有更充足的經費投入自行車道的規劃與安全教育。 她強調,台北市在自行車道的建設上遠遠落後於荷蘭等國家,需要更長遠的規劃與實質建設。


國際經驗借鏡:交通改革的多元路徑


訪談中,黃瀞瑩分享了多個國家的交通改革經驗。 日本透過制定「車庫法」提高擁車成本,並在《道路交通法》中加強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嚴格管理駕駛執照。 德國以其極為嚴謹的駕駛考照制度聞名,理論課程紮實,駕駛訓練多在實際道路上進行。 荷蘭在推動自行車城市方面取得顯著成就,例如阿姆斯特丹擁有完善的自行車道系統,鹿特丹則透過「公共客廳計畫」減少市中心停車位,增加自行車空間。 韓國則透過《道路交通法》引進學區安全規定,並從工程建設引導交通安全教育。 這些國際案例為台北市的交通改革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提升駕駛安全:駕照考驗與高齡駕駛的挑戰


針對台灣的駕駛考照制度,黃瀞瑩認為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的考照相對寬鬆,過於著重場內考試,缺乏對實際道路駕駛能力的充分評估。 她建議應參考國際經驗,增加道路駕駛的實測,並強化交通安全講習的內容與案例探討。 此外,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高齡駕駛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黃瀞瑩分享,許多長輩對新的交通法規和安全觀念不熟悉,建議應推廣針對高齡駕駛的定期安全講習與練習。 她也指出,台灣高齡駕駛的事故率逐年增加,是一個亟需重視的問題。


推動人本交通的阻力與溝通:里長的角色與民眾的理解


黃瀞瑩坦言,在推動交通改善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來自基層的阻力,例如里長或居民因長期習慣而反對改變。 她強調里長在政策推行中扮演著重要的溝通橋樑,需要透過里長的協助才能更有效地與居民溝通,取得支持。 然而,面對不同的意見時,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協調與說服。 她以中央南路的案例為例,即使與里長、居民及店家達成共識,最終仍需多次與市府內部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凸顯了跨部門協調的重要性。


提升公眾意識:共創友善交通環境的基石


黃瀞瑩呼籲,交通問題的改善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全體市民共同參與和配合。 她鼓勵民眾透過社區社群或1999市民熱線反映身邊需要改善的交通問題。 更重要的是,市民應具備公共意識,願意為了城市整體利益,改變既有習慣,並接受可能帶來短期不便的改革措施。 她期許市民能以更開放的心態理解並支持交通政策的調整,共同提升台北市的交通安全與便利性。


AI科技在交通管理上的應用前景:務實評估與成本考量


針對AI科技在交通管理上的應用,黃瀞瑩認為可以嘗試導入,例如科技執法。 然而,她也提醒,AI設備的維護成本及軟體更新費用需要納入考量。 她建議交通局應務實地評估AI在停車位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潛力,並仔細衡量其成本效益。

透過本次黃瀞瑩的深度對談,讀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台北市交通問題的複雜性,以及推動交通改善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無論是政府部門、民意代表或是每一位市民,都應積極參與其中,共同為打造更安全、更便捷的台北交通環境而努力。


《輔大之聲X尋找政義》收聽連結:https://linktr.ee/findingjustice.vo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輔大之聲X尋找政義
0會員
2內容數
社會議題的思辯與討論是民主的本質,而政治是讓社會規範、集體價值觀及法規政策與時俱進的方式。我們期待以各式社會議題為本質,透過與政治人物、各路專家學者與民眾討論政治推動社會議題的前進,進而清楚理解台灣各式議題的去向。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1.選擇提早準備路程 2.選擇公車代替捷運 在台北市移動,幾乎都選擇捷運,再走路到達目的地。
Thumbnail
1.選擇提早準備路程 2.選擇公車代替捷運 在台北市移動,幾乎都選擇捷運,再走路到達目的地。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臺灣交通環境面臨嚴重問題,包括行人被車輛不尊重、環境不友善,交通事故數字令人震驚。這篇文章分析了「行人地獄」、「機車族地獄」和「汽車族地獄」等問題,並詳細描述臺灣交通問題的嚴重性。文章提供了現實的數據和觀察,呼籲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上下班總是會走到前一個站牌等車,走路運動一下,原站松山車站公車站人太多了,不容易搶到位置,我喜歡先人一步的感覺。 其實走到前兩站也是經常的事,看APP到公車到站時間如果還可以,提前兩站上車沒有坐到位置的機率幾乎為零。 搶到位置坐主要有兩個原因,台北公車急煞急駛真的很不友善,身體一下子被拉長變扭曲
Thumbnail
停車場是有車族的都市領地?公共空間的貪食蛇?地主的搖錢樹?小至路邊停車格,大至停車庫、停車場── 「停車」可謂最受忽視,卻最攸關大眾日常交通與生活品質的環節。本書中,長年關注居住議題、交通規畫與都市政策的作者將報導焦點鎖定於停車議題,追蹤大量設置的停車場、停車位如何形塑當代市民生活與居住環境。
Thumbnail
停車場是有車族的都市領地?公共空間的貪食蛇?地主的搖錢樹?小至路邊停車格,大至停車庫、停車場── 「停車」可謂最受忽視,卻最攸關大眾日常交通與生活品質的環節。本書中,長年關注居住議題、交通規畫與都市政策的作者將報導焦點鎖定於停車議題,追蹤大量設置的停車場、停車位如何形塑當代市民生活與居住環境。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臺灣交通問題嚴重, 需要重新設計交通基礎建設,尤其是道路設施,支持交通環境重塑及改善,單車族應該站出來關注與行動。臺灣的交通有未來嗎?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城市環境中,交通擁堵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挑戰,我們引入了「流暢通行智控網」,一個創新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旨在通過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更流暢、更高效的城市交通流動。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城市環境中,交通擁堵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挑戰,我們引入了「流暢通行智控網」,一個創新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旨在通過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更流暢、更高效的城市交通流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竹科交通問題的改善可能性,包括園區巡迴巴士的路線問題,通勤公車路線的概念,竹科巡迴巴士的紅線、綠線問題,橘線、綠能線的改善方法,以及其他公車路線設立和提升公車硬體層面的建議等。
Thumbnail
台北市交通正值上班的尖峰時段,路旁出現一個騎著紅白色單車纖細的身影,她是紊亂中的一幅美景!
Thumbnail
台北市交通正值上班的尖峰時段,路旁出現一個騎著紅白色單車纖細的身影,她是紊亂中的一幅美景!
Thumbnail
尖峰時段的部分大眾運輸工具特別擁擠,甚至搭不上車,且常有博愛座讓座爭議,影響乘客搭乘舒適程度;大部分捷運及輕軌路線長期虧損,公車駕駛的工時長而招不到人;台灣中部及南部部分城市居民仍認為,當地的大眾運輸班次少、會脫班而影響搭乘意願,在這情形下,你會以哪些方式提高大眾運輸使用率?
Thumbnail
尖峰時段的部分大眾運輸工具特別擁擠,甚至搭不上車,且常有博愛座讓座爭議,影響乘客搭乘舒適程度;大部分捷運及輕軌路線長期虧損,公車駕駛的工時長而招不到人;台灣中部及南部部分城市居民仍認為,當地的大眾運輸班次少、會脫班而影響搭乘意願,在這情形下,你會以哪些方式提高大眾運輸使用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