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可以說是一個很個人性的活動,所以當去年年尾一位教會姊妹提議我組織一個跑步小隊作每週一次一起和弟兄姊妹做運動的時候,我對這個建議十分有保留,畢竟自己建立跑步習慣已經近二十年,過去不是沒有跟別人一起跑過步,但絕大多數是獨個兒隨自己意思去做,就算間中和別人一起跑步,大部份也是按我的意思進行,所以若果定下了每週一次一起跑步或做運動的時候,那麼無論我那一個星期是忙或不忙,狀態是好或是不好,我豈不也要參與?此外,一年多前發現自己每個月能夠達到做運動超過二百公里的距離,於是便暗暗地鼓勵自己每月嘗試達到這個目標距離,但如果和一班過去沒有運動習慣或少做運動的弟兄姊妹一起做運動,恐怕我的進度會被拖慢了。
不過,我也即管嘗試改變一下習慣。
原先對這個跑步小隊能否延續下去實在沒有多大的信心,誰知道每週一次和隊友相約跑下去,這個跑步小隊不知不覺間已經運作了超過半年,而部份弟兄姊妹原先為着操練好身體然後去短宣的目標既已經「超額」完成,我們竟然還添加了一些新成員,於是這個跑步小隊就按着神的帶領繼續下去。我雖然暫時未有再到其他地方短宣的計劃,但發覺這個跑步小隊也帶給我一些收穫,其中我覺得最特別就是建立了和其他人一起跑步的習慣。過去我覺得和其他人一起跑步真的並非那麼容易,因為只要和另一人每公里的平均跑速相差十秒鐘,其實跑了一段短距離便可以產生明顯的差距,如果因為差距而各自各跑,那麼我們又何用一起去跑步呢?以前我覺得要遷就別人並不容易,因為本來我可以跑那個速度而痛痛快快的跑一次,卻要因著別人而刻意減慢速度,最後便跑得不暢快,而若果遇到比我跑得快的,我勉強跟上他的步伐也會令我吃力和難受,既然如此,怎麼我不按着自己的速度去作決定呢?
喜歡跑步的人應該都明白這道理。
不過自從在這個跑步組合中開始和其他人一起跑步後,我發現原來有些東西是值得去改變的。首先這是一個星期才有一次的集體做運動時間,其實我每週還有五、六天的時間可以隨心地按着自己的狀況而去決定跑多、跑少、跑快或跑慢,根本不太影響我心底要達到的甚麼每月計劃,何況該次跑慢一點可以作為舒緩或休息,對調整體能負荷其實更有益;此外,我既不是精英或專業運動員,自己亦沒有定下一個要破自己紀錄的計劃,怎麼我還要跟着一個固有的行為模式去作呢?在比較起推動更多人建立做運動的習慣或者令自己跑得更快更多的選擇下,其實我是義無反顧的會選擇前者,既然如此,怎麼我不肯放下自己的一個固有做法呢?
事實上,在眾多參加過這個跑步小組的成員中,無論跑得快的或跑得慢的也表達過能夠找到一班跑步同伴是他們最大的收穫,當中大部份當然是因為過去少做運動而跑得比較慢,他們會覺得做運動是一個很沉悶的活動,但只要有人跟他們一起去做,沿途互相鼓勵,就會令他們感受到支持而樂意繼續跑下去。而要達成這個目標,當然就要有一些運動底子比較好的人樂意放慢速度而陪伴他們渡過起初比較困難的階段,而很高興當我決定去改變自己的心態和慣性,原來便能夠成就到其他人尋找到運動的樂趣和逐漸建立起做運動的習慣了。
要去策劃每次跑步的時間地點不容易,但要去改變自己的固有心態和習慣亦不容易,很開心在別人的推動及我那份堅毅的性情下,我看到作出改變的好處,這不單是令其他人改變對做運動的態度,更加是提升了自己的性情。
眾所周知,人越大便越難作出改變,尤其是去改變習慣、遷就他人;此外,當今人類的社會亦越來越自我,教育水平、社會潮流和富裕的生活條件產生更大的個人主義,昔日跟家人爭用電話或看那一個電視台讓我們知道有時需要作出遷就和妥協,但今日人人一部手機想做甚麼或看甚麼也可以,甚至乎有錢就可以建立不用遷就人的世界,人逐漸習慣按己意而行,反而我很高興可以透過這跑步組在生活中找到機會去學習放下自己和遷就他人。這些都是我起初組織這個跑步小組時預計不到的。
(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