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內失戀是指外表看起來還是夫妻,但內心已經像失戀了一樣。可能是因為溝通變少了、情感疏遠了、彼此的心不再靠近,於是即使還在婚姻裡,也有像「被遺棄」、「被冷落」、「自己一個人努力」的感覺。這種狀態很常讓人感到痛苦,因為離開有難度、留下又很孤單,心情會很拉扯。
這本書想告訴我們的是:
在面對失戀時,我們會學著照顧自己、重新生活,而不是一味地挽回對方;但在婚姻中,許多人卻容易陷入急著挽回變心伴侶的焦慮,而忘了把心力放回自己身上。書中溫柔地教導婚內失戀的人,如何重新認識自己、照顧自己,並在困頓中慢慢成長。每個人都值得被愛,但值得,不代表一定會被愛。即使一時沒有人愛,我們依然可以守住內心的那份值得,保有愛與希望的力量。
這本書教會我的事情:
透過這本書,我開始重新理解「關係」的意義。
我明白了,當自己被好好照顧時,心裡的滿足感也會讓對另一半的抱怨自然減少。每當情緒升起時,想像自己正照鏡子,可以幫助我覺察自己的模樣,提醒自己用更溫柔的方式與對方溝通。
每一段親密關係,其實都反映著我們與自己的關係。當我能夠好好與自己相處,也就更能自在地與他人建立連結。而婚姻中的困境,正是自我整合的重要時刻,它帶領我去認識那些內心深處渴望被看見的部分。
書中也讓我明白,真正能照顧自己的人,能在親密時享受陪伴,在孤獨時享受自由,不再害怕轉換與變化。而當付出出於真心樂意,關係裡的計較與不平衡也能慢慢消失。透過這本書,教導在婚內失戀的人,如何重新學習照顧自己、了解自己,當我們認真地自己照顧自己,甘願地自己照顧自己,徹底相信只有自己照顧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我們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重視自己的聲音,並練習接納自己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這本書提醒我:
無論在婚姻或人生裡,所有困惑的答案,最終都要回到自己身上。與其執著於「他為什麼這樣」,不如誠實地問自己「我為什麼這樣」。像是在關係中質疑對方為什麼說話這麼冷淡,當有這樣的感受時,可以問問自己內心的感受是什麼,面對對方態度冷淡是不是因為擔心被拋棄、不被愛,因為自己的不安全感而有這樣的感受。當理解自己的不安全感時,就能先好好安撫自己的感受,再去釐清彼此的感受,溝通時就會變得比較溫柔,也許就會試著先說出自己的擔心,而不是用質疑的口氣責備對方。只有這樣先回到自己的議題上,我們才能真正開始自我療癒,走向內心的安頓。
願我們都能好好照顧自己,在每段關係中學習愛與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