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個脆文,提到書店要有商業思維,引來不少回文,甚至有人覺得商業思維這四個字根本嘲諷書店,戰成一片,相當熱鬧。
身為商科出身的賣書仔,我也來聊聊,書店需要怎樣的商業思維。
>>成本意識,財務先行書店是商業,是我一直提的,錢是商業組織的血,要談商業思維,完全避不開錢、財務、收支、會計等字眼,而一人獨撐小書店,除非老闆財會背景又個性龜毛,否則大部分書店營運者通常錢快燒乾,缺錢的危機意識才被燒出來,所以要開店,先談錢。
>>價值主張,找到願意掏錢的消費者
每間書店有自身價值主張,如果將找客人視為捕魚,那各家店的主張就是灑出的網及邇料,進到網裡的客人,多半也是被你餌料吸引來的人,但網得先丟,不然市場魚再多,也很難撈。
>>產品說話,創造跟你買書的吸引力
賣情懷是許多書店老問題,不是說情緒不能賣,而是對於一個有著眾多商品(書)的書店,不先在商品努力就直接上情緒,這捷徑很方便,但也很空中樓閣;而書到哪買都同一本的事實,大家也早已心理有數,書店要著重的不是書本身,而是怎麼賣書能敲進核心客戶的想要,才是重點。
再有人跟你嘴書店商業思維,請他先就這三點給點寶貴建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