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Google因為壟斷問題可能被迫出售Chrome」的新聞,我一直在想:
這世界上的局勢,從來不是單純的輸贏,事情表面看到的也從來不是全部。
表面上看,Google做了自己的產品,結果卻因為太成功,被美國政府盯上。但仔細想想,問題根本不在於「產品是不是你的」, 而是你有沒有用自己的強勢地位,讓別人沒有活路。
反壟斷法的精神是:不是不准你做大,而是不准你壓死別人。
1. 如果當初適可而止,也許局面就不同了
Google當年如果願意適可而止,放一點市場空間給別的搜尋引擎,
也許DuckDuckGo、Bing還有機會呼吸,也許今天就不會鬧到這樣。
但現實是,Google一路做到市占率超過九成,
市場上幾乎只剩Google這個選擇。 吃乾抹淨的結果,就是今天政府要出手干預。
2. 表面賣Chrome,靈魂留自己?可惜沒那麼簡單
如果最後真的得出售Chrome,也許Google可以想:
- 只賣品牌殼子,核心技術自己留。
- 或者轉成授權代理,繼續收錢。
這種擦邊球玩法當然聰明,
但美國司法部真正看的不是表面形式, 而是市場控制力有沒有實質改變。
只要你還在主導搜尋流量、廣告資料,就算外面殼換人,政府也還是會追殺你。
3. AI戰爭時代,Google是國力的一部分
真正讓事情變複雜的,是AI戰爭的到來。
現在,美國根本需要像Google這樣的科技巨頭——
- DeepMind的AI研究
- Gemini語言模型
- TPU晶片技術
如果把Google打殘,美國在AI全球對抗裡也會失血。
所以這場反壟斷案,看似要Google認輸, 但真正底層,是在平衡科技霸權與國家戰略之間的角力。
4. 局勢從來不固定,拖延本身就是一種高段戰術
跟台積電赴美設廠一樣,真正厲害的是懂得「邊做邊看」,根據局勢調整節奏。
Google現在要做的,也不是急著打贏官司,而是拖住戰線,邊應對、邊布局新的未來,比如:
- 加速AI業務發展
- 轉移流量生態
- 等待國際局勢可能出現的轉機
在這種局裡,活得夠久,比現在贏一場官司更重要。
5. 最後的感想|世界沒有一定,只有活下來的人才有話語權
說到底,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一定怎麼樣」。
局勢會變,敵人可能變朋友,危機也可能變新機會。
真正聰明的企業,不是拚一場勝負,
而是拚時間、拚耐力、拚活到下一波大洗牌。
而這場Google的戰役,才正要開始。
你認為結局會如何呢?歡迎底下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