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你總是讓人覺得「很好,但不好親近」?
身為人資顧問,我遇過無數像Amy一樣的主管——看起來完美、可靠、有擔當,任何事都能扛,永遠不需要協助。
但你是否也曾聽過團隊這樣說你?
「主管超強,什麼都自己做完了,根本沒我們什麼事。」
「她總是照顧所有人,可是我們反而不知道怎麼靠近她。」
「他好像不會累、不會受傷,也不需要人陪。」
看似讚美,其實透露出一種無法建立真實連結的距離感。
我記得曾經在一次諮詢中,一位主管跟我說:「老師,其實我超羨慕那些能跟團隊打成一片的主管。但我總覺得自己太狼狽、不夠好,所以不敢放鬆、不敢出錯,也不敢麻煩別人。」
她說的不是管理技巧,是一種藏在內心深處的恐懼——
「如果我不夠好,大家會不會就不需要我了?」
主管不敢脆弱的背後,是一種深層的不安全感
我們太多時候,把「不讓人擔心」當成責任、把「堅強」當成生存方式。
像Amy這樣的人,其實從小就學會了要靠自己。無論是來自功能不全的家庭,還是從未被允許示弱的成長背景,都讓她們在職場上,習慣了戴著「萬能」的面具。
他們以為只要夠好、夠能幹,就能換來安全感。
但真相是:
「你越努力不麻煩別人,別人卻越無法靠近你。」——心理學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
你不允許自己被看見真實的樣子,就無法與人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
主管的「完美主義」反而讓團隊壓力爆表
在一家新創公司裡,有位業務主管Selina,業績優異、形象專業,團隊卻常私下抱怨她:
「她什麼都不交代清楚,然後默默自己做完。」
「我們好像永遠達不到她的標準,也無法幫上忙。」
我與Selina一對一諮詢時,她紅著眼眶說:「我不是不信任他們,是我覺得我不能讓人失望。」
但這樣的心態,恰恰成為團隊間距離的來源。她自認為「擔當一切是負責任」,卻讓同仁無從參與、無法成長、也無法連結。
職場上的轉變練習:允許自己「不那麼堅強」
如果你是主管,請練習以下三件事:
- 適度揭露真實的情緒與狀態
不代表你要在員工面前情緒崩潰,而是可以誠實說:「最近這案子我也覺得壓力很大,我們一起想辦法好嗎?」
- 給別人機會支持你
當你不再什麼都自己扛起,讓團隊參與討論、承擔挑戰,你會驚訝他們有多願意支持你。
- 區分值得信任的人,建立真實連結
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打開脆弱,但你可以學著判斷——誰是真正在意你的人?而不是你必須取悅的人。
寫給在職場中總是「很努力」的你:
你可以堅強,也可以有情緒。
你可以照顧別人,也可以允許別人照顧你。
你不是因為表現完美才值得被喜愛,而是因為你是你——就已經足夠。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