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到底為什麼要在這裡受這種氣?」
每次被上司責備,或者看著團隊表現不如預期時,Michelle總是忍不住這麼想。她是部門主管,領導一個15人的團隊,在外人眼中,早就達成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位置。
但在一次諮詢中,她說出內心真正的疲憊:「我覺得自己根本是被推著走到這個位置的……我根本沒有選擇。」
看似「被推著走」的人生,其實藏著自己的選擇
我問她:「如果回到那個當初,真的完全沒有選擇嗎?」
Michelle靜了一會兒,緩緩地說:「其實那時候,也考慮過拒絕升職。但我想到,這樣就可能被邊緣化,或者失去未來機會……所以最後,還是答應了。」
這個小小的轉念,打開了全新的視角:
不是「被逼著升主管」,而是「在權衡代價後,自己選擇了升主管」。
承認自己有做選擇,並不是要責怪自己;而是把自己從「無力」中解救出來。
「這是我的選擇,不等於這是我的錯。」
當Michelle能看見,當初的自己是在各種壓力、害怕、與未來考量下做出選擇的,情緒開始慢慢平靜下來。責怪自己、責怪別人的糾結感,鬆動了。
她也更能從容地去想:那麼現在的自己,有沒有新的選擇?
看見「承認選擇」的力量
許多人在職場上會陷入這樣的痛苦迴圈:
- 遇到挫折 → 批評自己 → 加深無力感 → 更難改變現況
- 將「負責任」誤解為「犯錯要懲罰自己」
其實,承認選擇 = 取回對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反之,一直認為「我沒得選」的人,內心會越來越苦,因為一切都是「別人造成的」,自己無力改變。
那要怎麼做?
- 停止自我批評,練習溫柔自問
當情緒湧上來時,不急著批判自己,而是問問自己:「我此刻的感受是什麼?我在害怕什麼?」
- 分辨「做錯」與「做選擇」的不同
允許自己在有限的選項中,為了生存、為了減少損害而做決定,這並不代表自己無能或錯誤。
- 看見過去的選擇力,重建當下的主導權
問問自己:「如果那時的我能做出選擇,今天的我,是否也可以為自己做出新的選擇?」
- 情緒管理的小技巧:先離開現場、後處理
如果覺得情緒爆發時,先暫時離開、靜下來,再回頭客觀檢視自己的情緒。
In the middle of every difficulty lies opportunity.—— Albert Einstein(愛因斯坦)
在每個痛苦與壓力之中,都潛藏著一個轉機——只要你願意看見:你有選擇的力量。
你真的可以從今天開始不一樣了
有時候,承認「是我選擇了這條路」,並不是為了讓自己背負更多痛苦;
而是為了告訴自己:
👉 即使曾經在害怕、無助中做了選擇,
👉 我依然有能力,在今天,為自己開出新的可能。
你不是當年那個只能為了生存而妥協的小孩了。
你已經擁有更多力量與資源,可以為自己重新定義人生的方向。
所以,請給自己一個擁抱。
不是責怪、不是苛求,而是深深地告訴自己——
「即使當初的選擇並不完美,我仍然值得被理解、被支持、被自己好好愛著。」
當我們停止批評自己,真正擁抱曾經的每一個選擇,
你會發現:
「那個願意負責、願意成長的自己,一直都在。」
而這,就是你走向自由與力量的開始。
🎯 留給自己的一句話:
「勇敢不是從未受傷,而是願意理解自己的傷痕,然後帶著它,繼續向前。」
你有過這樣的覺察時刻嗎?歡迎留言分享。